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09183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论小学作文教学的方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小学作文教学的方略作文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虽取得较好的进展,但长此以往,作文“难”现状的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依然困惑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习作。这是当前语文教师亟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借鉴他人优秀作文教学观点与方法,联系素质教育时代作文教学崭新观点,刍议小学作文教学的方略。一、挖掘习作素材的源泉1、生活是习作的第一源泉。生活空间无边无际,这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但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缺乏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重要性,经常是熟视无睹,束之高阁。针对此,教师在平时教学
2、时要有意识对学生施以影响,带领他们去热爱关心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活力,挖掘出人与生俱来携带本能性和下意识两个特征,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撷取出习作素材。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给以正确导向,扬长避短,诱发学生认识与驾驭生活,而且要持之以恒,才能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习作提供服务。2、教材是作文的第二源泉。教材是学生获得思想、知识和提高素养的依托,是学生习作现成的最佳范本,也可以说教材是学生习作的“向导”。因为教材里面蕴含着渊博知识,深厚思想根基,兼有精妙写作技巧。但这
3、一切都必须必通过“教”与“学”互动才能生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血肉。只要使教情、学情与书中情三者自然化一,则让学生学有所得,从借鉴他人写作技巧,走上自我创作之路。因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不仅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二、严格对习作思维的训练习作主题是学生,习作对象是学生生活着、学习过的具体事物、人物、景物等,习作过程是化学生内部语言为外部语言。这就要求学生能将存在于思维之外的东西,通过内部思维正确、有条理,并且清楚明白的反应到口头或书面语言上来,再现生活、超越生活。其中的一来一
4、往,互为转换,其功能全在于思维。思维的优劣高下决定着学生习作能力的差异,所以思维训练成了必然的重要环节,而作文内部特征倚重思维的形象性及逻辑性。习作则要由此入手,对学生加强训练。所谓形象思维,即思维要形象、具体鲜明,经过形象思维脱颖而出的文字语言,会让听者和读者感到清楚、明白,并受其感染,达到闻其声感其情,让人身临其境,与之共鸣。所谓逻辑训练,即思维具有概括性、条理性、准确性。反映到作文上来,则要求说写能力达到能概括归纳,抓住重点;过程要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叙述对象切中要突出,而不是平均分配和眉毛胡子
5、一把抓、本末倒置或喧宾夺主,使表达出来的语言文字收到简约明快、条理准确的效果,让他人为之感慨、诚服。如一年级开始就有看图说话、写话,中年级进入片段训练,高年级又有了口语交际的重点训练项目。与此同时,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有词语归类、整理乱句、仿段描写、特写镜头、想象作文等等训练,来强化学生形象与逻辑思维,加之于联想、想象的参与,久而久之,练而达之,引发思维触角,展开想象翅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扩展而去。三、完成习作的两次飞跃习作基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实际,学生要完成从生活到习作
6、全过程——认识与表达。这是两次飞跃。首先是认识阶段,学生除了自身处于生活实践中所获的认知外,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其次是学习积累知识,尤其是素质教育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学习环境条件大为改观,学生的认识水平因之不断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所赋予的知识、信息注入较快地完成了第一飞跃,即认识过程。当习作的第二飞跃到来之时,则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即实践阶段——表达。表达是习作的流程。其中的规律与技巧是师生共同研究的课题。打个比方说,习作的表达阶段有如工厂制作一般,把第一飞跃所得“原材料”变成产品。加工制
7、作讲究工艺技术,习作表达同样要讲究写作技巧。运用习作心理机制和习作技巧表情达意,完成习作第二飞跃,值得一提的是认知与表达虽具有阶段性,但往往是兼而有之,拉锯式前进。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写作技巧和方法,使之熟能生巧,教师要多开展创造性练笔活动。比如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日记、看图作文、半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强化训练,让学生入门于习作中。四、练就习作的两项基本功办事情要定计划,做文章也要审题、布局谋篇计划。这就涉及到思路问题,文章最重要思路。古人说,文形成于思
8、。没有思路或思路不清,则语无轮次,不成其文。叶圣陶先生一再强调:“想清楚然后写”。这里所说的“想清楚”,便是思路。思路清楚了,才能写出好文章。为练就思路这项基本功,叶老一个精辟又详尽的譬喻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练就思路基本功,将终身受用。提纲与思路犹如孪生子,思路就像打腹稿,提纲正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