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

ID:55336602

大小:2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10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_第1页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_第2页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_第3页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_第4页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对中职教学节奏的认识  节奏是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这一概念源于音乐,但又不局限于音乐,世间万物都各有节奏,如说话的节奏、跑步的节奏、生活的节奏等,教学也是如此。  教学节奏是教学组织和实施中的节奏,是教师的教节奏和学生的学节奏的有机结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节奏是教节奏的基础,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扮演着指挥的角色,因此,教学节奏更多地落在了教的节奏上,教的节奏要随学的节奏而变,受其制约。  教学中,我们会更多地侧

2、重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手段的运用,对教学节奏关注得不是太多。我认为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就需要把握好教学节奏。就像烹饪时使用相同的食材,火候把握不同,口感也是有区别的。  如何调控好教学节奏呢?就以下几点,我谈谈看法。  一、立足于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每个班级都各有特点,即使是同一专业的平行班级之间也会有独特的“性格”。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班的“性格”把握好节奏。相对外向的班级,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讲出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比较调皮,喜欢问些无厘头的问题,可

3、以适当增加质疑法、情景法、泛问法等教学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师生互动。相对内向的班级,课堂纪律好,学生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强,但是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相对较多,课堂组织,可以适当增加实训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探索,学会表达观点。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节奏紧密的如讲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泛问法等;节奏舒缓的如讲练法、情景法、实训法等。切忌将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法的单一必然导致教学节奏的单调,将课堂变成催眠室。  二、立足于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时间节奏  教学时间节奏即教学时间的合理分割。

4、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时间。与课程单一知识点匹配的实验,可以根据授课进安排,如电工学中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实验。有些专业实践项目完成需时较长、连续性较强,就可以安排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如电动机的控制。  其次,合理安排课堂中的讲练时间。中职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往往并非有意为之,而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要确保足够的练习时间,教师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如果是纯粹的教师讲、学生听,连续两节课,能坚持听下来的学生很少。通过讲练结合,理实一体,学生既可以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又有利于调整学

5、的节奏,保持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次,区分课堂中三个时间段。前苏联曾做过调查,50分钟的一节课当中,学生的认识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学生还处于上一节课的影响之中,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之前的7~10分钟,注意力开始逐渐趋于衰退。因此,教师要区分好这三个时间段,精心安排教学的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归纳,使教学过程有起有伏,形成节奏。  三、立足于教学效果,机智使用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慨:“教学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

6、这就是教师语言修养问题。”教学语言讲究节奏感,要简洁准确,赋予启发性、通俗性、时效性。  持续的快语速、高语调,会令学生长时间处于兴奋紧张的状态,没有时间思考;持续的慢语速、低语调,容易令学生思维放缓,犹如听老和尚念经,一不小心就神游四方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掌握好语速快慢、语调高低的巧妙安排、相互配合。重难点,可提高音调,放慢语速;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陈述,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另外,还要根据教学反馈进行及时调控,改变语言节奏。  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学生的语言和当下的流行语,在恰当的时候讲出来。如反复强调某

7、一重点时,学生可能觉得听烦了,教师讲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样会得到学生的会心一笑,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  对教学节奏的调控还有许多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节奏,重视和思考教学节奏,将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节奏的调控.  [2]纪大海.论教学节奏.中国教育学刊,2000,8(4).  [3]杜闽生.中职课堂教学节奏调控的方法与原则.职教通讯,2012(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