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视“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doc

《从审视“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doc

ID:55304108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9

《从审视“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doc_第1页
《从审视“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doc_第2页
《从审视“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审视“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审视“课后习题”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 很多老师倍受困惑的是拿到一篇教材不知道该教什么。在王荣生教授主编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一书中有段话值得我们深思:语文课程内容的进一步界定,则主要通过教材的“助读”和“练习”来完成。助读和练习实际上起着对一项知识、尤其是对一篇课文所要教学的内容的固定作用,或者说,他们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展示。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该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的编排。而对于小学教材来说,因为没有“助读”这一部分,“练习”成了固定教学内容重要的,乃至唯一的来源。但事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后习题遭到了怎样的待遇呢?笔者仅以苏教版国标本四(下)教

2、材为例,首先来审视下有关“课后习题“的一些问题:翻阅四下教材,课后习题一般有如下几种:1、读背积累。朗读课文课课均有(其中有3篇课文要求分角色朗读);要求背诵课文全部或部分7处;复述课文2处。2、书写练习。用钢笔描红以及抄写词语课课有。3、理解课文内容或联系生活体会文中词语、句子的意思课课有。比如: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植树有哪些好处?(《走,,我们植树去》);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沙漠中的绿洲》);仔细阅读公仪休吃鱼的这段话,联系实际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公仪休拒收礼物》。4、造句。(4处)5、根据提供的词语说一段话2处。6、与文本相

3、连的写作训练5处。(1)诵读《春日偶成》,细细体会诗人春游的快乐。先说一说,再写下来。(2)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3)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4)在葬礼上,菲格雷特总统的讲演饱含深情,动人心弦。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试着写写这篇演说辞。(5)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以选用。(6)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地说说,再写下来。7、收集资料3处。8、排演课文2处。仔细分析这些习题,它确实在提示着我们该教学什么。比如《沙漠中的绿洲》这课,一共有五

4、道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第二题用钢笔描红、第三题读读下面的词语。这三类习题是每篇课文都有的要求,这些要求体现了每篇教学的共性,那就是要读好书、写好字,也是语文学习最为基础的东西,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字词教学都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这在教材设计的习题中是充分体现出来的,提醒我们老师该长抓不懈。第四题的要求是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这类习题是对我们理解课文提出的要求,也几乎是每篇课文都有的,但它会根据文本的情况,用不同的语言描述来体现这一要求,它的作用一告诉我们文本教学要理解什么,二还意在提醒我们理解的度。如果说前面四题体现语文教学的一个

5、共性之外,那么第5题就体现了一种个性,显现出文本和年段特有的要求: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以选用。它其实明确在告诉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内容的写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还在告诉我们阅读课文时,要利用好插图,注意图文结合。那么,目前这些习题在我们课堂中的落实情况究竟如何呢?1、受老师重视,完成的比较好的习题有两类:一类为朗读理解课文;一类为词语类。所谓完成的比较好,是指这些习题基本能在课堂内完成。2、能完成的习题为背诵课文以及造句等。所谓能完成,是指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但往往不能在课内完成,只能借用课余时间完成。3、被忽视的习题为“复述课

6、文、与文本相连的写作训练”。这种忽视一体现为草草过场,二体现为完全放弃。 审视“课堂教学”当我们站在“课后习题”的角度再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时,不难看出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多“共性”少“个性”。这里的“共性”是指每册教材每课书都共有的任务,比如写字,比如读书。而现今更多的语文教学为了让学生读好书,就想方设法营造情境、展开画面、体悟交流以达到理解文本升华主题的目的,从而到达了声请并茂朗读课文的目的。把语文教学定位于课文的理解,人文的挖掘上,把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演绎成了一场场“感情戏”,整个课时的教学就是为了打动孩子那脆弱的心灵。这里的“个性”是指每册教材中每课书所独有的任务,比

7、如复述课文,比如造句等。因为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背诵、造句的要求,那么背诵、造句就是某些课文所独有的任务,而这些任务完成的过程,在我们的课堂上几乎是不见的,它们往往出现在下课铃声响起来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上。那这样的局面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什么呢?1、课时效率低下,文本教学时间被拉长!听完一节二年级的童话教学后,我请教者坦言平时教学一篇这样的童话究竟化了几课时才彻底教学完,可以进入下一篇课文的教学。当教者告诉我需要六个课时时,我惊呆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