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91760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9
《比的化简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比的化简》说课稿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2——7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比的化简的。教材先从“调制蜂蜜水”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解决“哪杯水更甜”这个问题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巩固,强化对知识的掌握。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参与的兴
2、趣较高,而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因此掌握比的化简的方法也不会吃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情分析: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2.教学目标:1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并能解决一
3、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4.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简比的意义和方法。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
4、,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1知识链接:1、一开始,进行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知识点的复习,通过复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2自主学习。出示教材情境图,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然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近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2、接
5、着在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3合作探究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4、最后鼓励学生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通性。4展示提升:让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设
6、计了一组对比练习,自己得出两者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化简比的意义。5达标测评从“试一试”到“练一练”,从模仿练习到变化练习,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6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说收获,老师再作总四说板书设计:比的化简3:12=
7、3÷12=3/12=1/4=1:4蜂蜜与水的比一样甜4:16=4÷16=4/16=1/4=1:4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教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化简.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
8、有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己得出比的基本性质。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是批评,而是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对化简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些强调,适当的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整节课学生的配合比较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得出新知,反而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节课过后,我感觉只要充分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多注意教学策略,计算教学也能教出:“甜”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