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研究述评.pdf

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研究述评.pdf

ID:55273655

大小:255.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2

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研究述评.pdf_第1页
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研究述评.pdf_第2页
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研究述评.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研究述评.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考mmmmmmmm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展觋状研究述评。李存兰摘要随着流动儿童的逐渐增多,其教育、心理发展等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国内关于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及状态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流动儿童的教育及心理发展作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提供启示。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述评流动儿童人数众多,涉及面广,流动儿童本身1994年发表在《天津教育》上的论文,他就天津市如的弱势地位及其在城市生活过程中的遭遇,容易使何解决随迁流动儿童的入学就学问题介绍了一系其成为心理问

2、题的高危人群。流动儿童已经成为一列经验。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我国流动儿童教育个备受社会关注的庞大特殊群体,他们能否健康成问题的文献是1995年刊于《中国教育报》的文章长将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51。为更好“流动的孩子哪上学一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自的就当前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此,这一问题开始引起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理论界让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本人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的关注。教育司义务教育处与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探究当前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解决途部门开展了六省市流动人口适龄儿

3、童就学状况的径,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提供启示。调研。这一调研为1998年教育部与公安部等联合颁发《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提供了现实依一、流动儿童概念的界定据。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流动儿童问题成因的探讨、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调研和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流动儿童这一概念尚无明对就学儿童现状的描述等。从现有数据分析来看,确界定。在1998年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的《流动我国流动儿童的研究发展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儿童就学暂行办法》中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阶段。1992-2000年为起步阶段;20

4、01—2005年为发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展阶段;2O06一现今为繁荣阶段【3。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或称作流动人口子女ll1。”有的又称为“进城务工三、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影响因素人员子女”、“农民工子女”、“打工子弟”等。综合各类观点,一般认为: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双方或1.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一方离家在外流动,即人的所在地和户籍所在地相目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分离的儿童少年,年龄通常在6至15周岁间。简个性一L,Y-~发展以及社会性发

5、展方面。主要有心理健单来说,流动儿童是指务工人员把子女带出户籍所康状况、价值观、社会化、学习特点等方面。在地到自己务工所在地城市,与自己一起生活居住。(1)心理健康状况。国内目前研究结果普遍认他们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没有所在城市的户籍[21。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要差于城市当地儿童。打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对社会歧视的感二、流动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历程知显著高于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流动性高,所在城市、住房及学校经常变化的学生歧视性直觉比流动国内最早言及流动儿童问题的研究是华耀龙性低的学生明显。民工子弟学

6、校的小学生主要在23考mmmmmmmm自信心、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的直接诱因,相关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的问题。但同时也有研究证明,流动儿童的心理健社会制度的存在,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设置了康状况总体上较好。大部分研究成果普遍认为,流“障碍”。动儿童与城市.普通儿童相比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2)家庭因素。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资本、人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资本和家庭内社会资本低于城市儿童。家庭是儿童(2)价值观念。国内现有研究成果普遍认为:流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育观、文化程度以及家动儿

7、童自我意识评价偏低.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庭经济水平都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流动儿童的体,常常被视为城市巾的边缘群体,权益往往容易家庭父母受教育状况普遍较低,教育意识与方法落被忽视,城市部分个体对他们的歧视加上她们受到后,对学校教育不理解;亲子关系欠和谐;家庭经济的家庭、学校教育相对落后,自身与城市儿童相比较拮据;父母职业的变动导致家庭住址的更换以致存在一定的差距I1..流动儿童普遍存在不公平感、被转学,I"~JL童常常处于流动和不安定的生活巾。歧视、没有归属感。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使流动儿童(3)自身因素。

8、从现有研究看,流动儿童中的女难以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也易使他们产生童在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等强烈的不平等感、对立感;城市同学的排斥被视作项目的得分高于男童;公立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外来人口”、“乡下人”.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种种复进城就业农民子女的年龄均值普遍高于城市儿童;杂的心态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流动儿童对就读的不同性质学校的满意程度存在(3)社会适应性。国内现有研究成果普遍认为:很大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