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

ID:5521153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6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_第1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_第2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_第3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_第4页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杜甫诗三首》导学案《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材简析:  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

2、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被誉为歌咏泰的名篇;《春望》和《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前准备:1、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言字词,查阅相关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知识。2、教师:查阅资料,准备录音机、磁带或制作。教学过程:     第一时学习内容:杜甫的《望岳》、《春望》一、导入:杜甫:号称“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

3、我们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二、学习《望岳》:1、播放录音,学生朗读。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2、指名读,学生互相评议,教师从节奏、语调、情感等方面加以指导。  3、分组朗读交流,理解诗歌的竟境美。(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小)。(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

4、发。3、漫游泰,热情歌颂了泰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4、合作探究: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之

5、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

6、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6、朗读背诵,并以“我想对杜甫说,诗人啊,你………”的句式,讲讲你学了《望岳》的感受与收获。                          第二时一、阅读赏析《春望》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春望》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载(7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

7、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