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00712
大小:4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02
《生活中的比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中的比》教学设计史官小学---王培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
2、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2.联系数学史料,借助比号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
3、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这位朋友现在没来,但是老师带来了他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图)学生观察图片,说自己的看法。(2)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下面我们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生:长方形的长宽、面积)那我们观察一下,看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
4、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学生汇报讨论成果:(3)师:那其它的几个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谁能说一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也有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的B的2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I不管哪种发现,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计算,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再试试吧。大家看看,下面这幅图。(课件出示)二、建立模型,理解
5、意义师:说的很好。刚才我们找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运用的都是除法算式,这节课,我们给这些数的关系再起个新的名字,叫比。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比1、比的意义:在解决以上问题时,我们都用了什么方法?两个数相除,我们又用什么来表示呢?出示幻灯片,学生读出比的意义,教师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这两个数的比。师:根据比的意义,任何两个数相除都可以写成比的形式。2、比号: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6÷4= 6 : 4 =1.5
6、
7、
8、
9、 前比后 比
10、 项号项 值三、拓展应用,巩固提高出示幻灯片:这幅图中告诉大家甘蔗汁和水的体积的比是1:2。谁能合实际说说,这个1:2意思?学生思考、讨论、每组代表发言。四、反馈评价,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情感)结束语: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史官中心小学---王培
11、《生活中的比》一课与人教版中的《比的意义》实属同一内容,但从课题反映出:《生活中的比》的生活味浓一些,《比的意义》数学味更为偏重,这是我对教材的第一印象。本节课较为成功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实际需要引入比的意义,让学生充分亲历一个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3、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思考:如何做到对教材背后知识的深挖,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层次的角度去思考、设计自己的教学?例如对本节课,如果在备课对“为什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比的后续价值在哪
12、里?”等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研究,那么我们所设计出来的教案会更有利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会更有实效性。我的感悟:设计教学时认真解读教材,确定课的教学起点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关键。一节课下来,学生走出课堂到底学会了什么?是为数学内容而教还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教?答案是肯定的。学生上课前知道些什么?也就是需要我们做好课前预测和课堂预测工作,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工作中要落到实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把握课堂的关键,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有效为教学服务的。另外,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还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