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0059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6
《《唐雎不辱使命》讲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雎不辱使命》讲课稿《唐雎不辱使命》讲稿一、尼克松和周恩的问答导入新(幻灯片1——2)(1-2分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总理。尼克松:每天有多少人过桥?周恩:每天有五个人过桥。尼克松:满脸狐疑,周恩解释说:工、农、兵、学、商。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二、作品和背景简介(幻灯片3——4)(1分钟)作品:《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
2、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了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徙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出了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三、反复诵读,质疑答疑,疏通义。(1分钟)(展示学习目标)1教师范读,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的字音与节奏。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与节奏。2分角色朗读。3听录音朗读,通过对比,再次感知意加深对的理解。4请同学们
3、结合注释理解大意,勾画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同学点、同学评)教师出示:翻译下面的言句子(幻灯片6)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但是安陵君却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四、阅读,合作探究,理解人物,把握特点。(10-1分钟)1请一个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的主要内容。战国末年,秦王要以五百里之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王放弃了五百里
4、地易安陵的计划2从语言、神态、动作三个方面刻画人物,同桌讨论,概括秦王和唐雎的性格特点?请按照读“”,我看到一个的秦王。读“”,我看到一个的唐雎。(幻灯片7)秦王:A:读“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我看到一个阴险狡诈,不动用一兵一卒就让安陵君交出土地的秦王。 B:读“安陵君其许寡人”,看到一个以强凌弱、骄横狂暴的秦王。 :读“先生坐!何至于此”,看到一个他外表虽然强大,但内心其实十分懦弱,即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秦王。……(幻灯片8) 唐雎:D:读“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看到一个已识破秦王的伎俩,有胆有识、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
5、不亢的唐雎。 E:读“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看到一个爱国忠君、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的唐雎。F:读“若士必怒,伏尸二人…”看到一个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唐雎。(幻灯片9) 真不敢相信大家说得这样好,看同学们在预习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让我们再次认识唐雎和秦王。看大屏幕显示:(幻灯片10) 秦王唐雎 阴险狂暴不卑不亢(爱国忠君) 骄横狡诈大义凛然 色厉内荏有胆有识(机智勇敢) 外强中干不畏强暴五: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1-20分钟)(幻灯片11)1言辞委婉言之有
6、“节”2针锋相对言之有“据”唐雎的说话技巧3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幻灯片12)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诈骗。遭到拒绝后,“秦王不悦”,于是当着唐雎的面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缓和气氛,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然后从容地说明安陵君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既说明愿忠于先王的遗
7、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宁“守”不‘埸”;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这不仅婉言拒绝了秦王的易地要求,还暗暗告诫秦王不要轻举妄动。“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一反语,十分有力,表明安陵国非但不想易地,而且根本不愿意易地。由于唐雎坚持原则,言之有“节”,从“道义”方面暗刺了秦王的不义,触犯了他的尊严,难怪他要“怫然怒”。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当秦王以“亦…
8、…尔”的口吻鄙视“布衣之怒”时,唐雎立即驳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提醒秦王正视“士之怒”。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这三个史实,犹如匕首,直刺贪生怕死的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