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ID:19816958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6

唐雎不辱使命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唐雎不辱使命  重庆市四十八中樊春霞  学习任务: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及古文知识积累,初步体会课文大意;反复诵读,尤其读准多音字。  2.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  3.体会文章选材善于突出重点、突出中心的写法。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  5?课外拓展有关《战国策》的知识。  学习重点:  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及出自《战国策》的常见成语。  2.文章对“士”的作用的强调;选材的突出重点。  学习方法:  朗读(多种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时间:2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两千年以前,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群雄纷争,各个国家或者为了使自己更强大,或者为了“转危为安,运亡为存”,争相养士,利用这些人在内政外交上出谋划策,“扶危持倾”,课文中唐雎这个人物,就可以使我们由一斑见全豹。  二、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1.齐读(边听边纠正读音,特别是下面划线字的音)  唐雎(jū)以君为长(zhǎng)者  以头抢(qiāng)地夫(fú)专诸之刺王僚  2.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1)由4位学生进行:秦王,安陵君,唐雎的语言各一人,其他部分一个人。  (2

3、)大家评论四人的朗读情况:音准,是否体现出人物当时说话的语气,语调和感情。  (3)老师在听学生意见后进行朗读指导,并让学生领会积累一些词语。  ──秦王。分前后两种情况,前面是傲慢无礼,口气强硬,轻视对方,后面是讨好和软的口气。其中:  前1: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强语气的词,可用现在的什么词来表示?(生答后)确定“可要”。  抽出读这句。师指导。大家齐读。(以下各项同此作法)  前2:何也?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例3: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冠:帽子。跣:脚。抢:撞。  后:寡人谕矣。谕:明白。  读时要强调: 

4、 ──安陵君。奉承恭敬,口气委婉。  “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虽然如此。要与下文形成转折。  ──唐雎。沉着冷静,干脆利落。  虽千里……岂直五百年哉?虽:即使。  岂……哉:难道……吗?反问句式  与臣而将四矣矣:了(陈述语气)  3.全班分成四组,分角色朗读。  三、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语句  四、课外作业  1.书后练习二、三。  2.读《战国策》或有关资料,准备讲故事。  五、板书设计  1.学生读错的字及正音。  2.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加强语气的词)可要  何也  也:(疑问语气)呢  故不错意也  错:通错,放置。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冠:帽子跣:脚抢:撞  寡人谕矣  谕:明白  虽然,受地于先王  虽然:虽然如此  虽千里……岂直五百里哉?虽:即使。岂……哉:难道……吗?  与臣而将四矣  矣:(陈述语气)了。  第二课时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了解写作意图  1.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比较,看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采用学生的合理说法)  明确: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2.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进行比较。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  秦王是前倨

6、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大──进攻国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  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二、文章写法特点  1.根据课文情节,发挥想像,看课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节?(学生说,老师评点;老师说,学生评点)  明确:本文这种写法的好处,简洁明快,突出重点,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驳秦王关于“布衣之怒”的特点。  (1)举哪几个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征兆?  ──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例。  在他们

7、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2)为什么要这样说?  ──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增强对秦王心理打击力量,以达到下文有效威胁秦王的目的。  三、问题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唐雎不辱使命”是针对什么而言?师生互相交流看法。  2.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  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让学生发现,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和识别事物的能力)  四、《战国策》里的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