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98520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在“发现──探求──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文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提出“发现──探究──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大胆创新。指出了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比较,培养观察习惯”形成问题意识的方法。以及“激发兴趣,探究方法,大胆创新,引导发明”,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程序。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科学课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能力以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任。然而在教学中,这一点往往被忽视。为使学生准确发现教师所期待的现象或结论,往往是教师先演示,学生的实验则形成了模仿或进
2、一步验证。这种教学看似有条不紊,其实却隐藏着危机,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势必被扼杀。笔者在长期自然课教学实践中,结合自然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发现──探求──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学得主动,思维活跃,从问题的发现到实验方案的确定,以及科学结论的得出和应用,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的指导或演示只是在关键处点拨方向,路让学生自己走,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发现是创新的开端。人类的任何发明创造无一不是从发现开始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其善于发现问题是关键。教学实践中,
3、我们体会到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学得会更积极,更主动。然而,学生由于知识所限,不能准确提出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1.细心观察。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人们虽然耳闻目睹,但由于司空见惯没有引起注意。比如,苹果落地的现象有谁没见过呢?但只有牛顿想到了苹果为什么落地的命题,经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得到了“牛顿定律”。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会很多,比如,洗完澡为什么会感到冷;为什么人们夏天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坐在炉火上的水为什么过一会儿会开……对这些不引人注意的自然现象,敢于提出“为什么”,就是创
4、新意识的朦胧状态,要使学生进入这一状态,必须学会细心观察,作生活中的有心人。 2.善于比较。自然界中一事物有别与它事物是因为其有本质特征。这种特征只有比较才能发现,所以善于比较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比如,人们使用的皮箱有的有脚轮,有的没有,使用时,有脚轮的既方便有省力,经过比较,学生不难得出“为什么有脚轮就省力呢?”再如,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不倒翁,其中一个没有重物,扳动它们就会发现无重物的扳倒后站不起来了,从而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个一扳就倒呢?” 3.培养观察习惯。一个自然现象的成因可能有多种因素,但其中必有主要的,对它重
5、点观察就能提出问题。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只有跟踪观察才能发现问题。无论重点观察还是跟踪观察,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学生只有养成观察习惯才能发现问题。比如,王超同学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并做了观察记录,其写的系列观察日记在全国日记大赛获一等奖。 探求实验是创造力的摇篮。未知对人来说是一个迷,对未知的探索造就了人类的创造力。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急不可待地寻求答案,这时教师应敢于让学生去独立实验。但在方法上可做必要的指导,在探求实验中培养其创造力。 1.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小学生生
6、性好动,只要让他们动手,其创造力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学完简单电路基础上,教师提出“你能再增加一节电池使小灯泡更亮吗?”学生动手尝试会连出不同的电路,(如图)。显然学生只注意了“增加”而忽视了“更亮”的要求。但经点拨、尝试、调整,最终能连出正确的电路。这样的试验看似走了弯路,其实在弯路上学生却初步尝到了创造成果的滋味。他们会对自己的成功欢呼雀跃。 2.探索实验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实验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确定后,如何实验,教师切莫越俎代疱,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实验办法,才能培养其创造力。比如学生发现不倒翁扳不倒的原因是底
7、上有配重物后,教师提出“为什么底上有橡皮泥它就扳不倒?你准备如何研究不倒翁与橡皮泥的关系?”这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把橡皮泥拿出来,有的说拿出一些;有的说换成纸团、泥、铁……有的说挪一挪橡皮泥,不放在底上试一试。这说明学生在认真思考,创造的大门已经打开。为使实验有条不紊可对学生所提办法做一归纳如下: 拿出:换上:移动: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实验的原因在于担心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只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的内容确定实验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去动手实验,这种担心就成了多余的了。自然实验中常用的对比实验、重复实验、控制实验的基本方法
8、必须教给学生,学生的操作就能从盲动走向科学,创新的层次将再上一个台阶。 引导发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自然界中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千方百计去探索发现它,这并不是人们的最终目的,应用规律造福于人才是人们所期盼的。自然知识的学习也是这样,我们在让学生学到了自然知识的同时应鼓励其去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学了电路以后,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