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97858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2
《余角与补角说课稿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3.3余角和补角》说课稿南营中学周中华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内容《余角和补角》,本节课是在认识直角、平角的基础上,通过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学习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几何中涉及求某个角的度数的问题。 《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是学生进入平面几何大厦的“门槛”。《余角和补角》是《图形的初步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线段的概念引出射线的概念进而引入角的概念,在认识了直角、平角,比较角的大小后,就引进了余角、补
2、角的概念及性质;是实验几何逐渐向证明几何的过渡,为以后证明角的相等作铺垫,也是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打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判断两角是否互余或互补;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其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他们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等过程,发展学生几何概念,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3、,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教学时可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结合的训练方法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关于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应用常常需要说理,或综合运用代数知识,特别是用代数的方法来计算角的度数,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通过由浅入深、讨论比较、归纳小结等方法及变化训练突破上述难点。二、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
4、态,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学法指导: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成为行为主体。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 1、余角和补角概念的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课本141页,弄清余角、补角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自我检测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通过检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师生一起归纳:1、互余和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2、两个角
5、是否互余或互补只跟这两个角的大小有关,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3、强化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数量关系。互余:∠1+∠2=90°互补:∠1+∠2=18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表述能力。)2、探索性质 把互余、互补的概念讲清楚了,互余、互补的性质就容易了。因此,我把探索性质的过程交还给学生。由学生画图,观察图形回答问题,归纳出性质。教师强调书写格式。(设计意图:我认为此时学生刚刚涉及《图形的初步知识》,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启发,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让,这样有利于培养学
6、生的识图能力。) 为了让学生从图形上对余角的性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设计了两个题目,进行分层深化,第1题只要学生会说出理由即可,第2题要求学生会写出推理过程,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再作启发、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结合图形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余角的性质,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例2进一步的巩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3、归纳总结:以表格的形式出现,这种形式进行归纳小结,其目的是让知识形成体系,理清新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能力。4、反馈检测:检测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目的是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的能力。(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利用检测及时巩固新知,做好查漏补缺。)5、作业布置: 课本153页第8、9题(设计意图: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巩固所学新知识。③发现和弥补教与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四、教学反思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实际从不同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新课首先就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数形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着手,然后在练习中再强化从图形上形象地理
8、解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