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角与补角》说课稿.doc

《余角与补角》说课稿.doc

ID:53082310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余角与补角》说课稿.doc_第1页
《余角与补角》说课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余角与补角》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余角与补角》的说课稿说课人:王红一、说教材分析1、分析教学内容:《余角与补角》这节课时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第一节课,通过学习余角、补角、对顶角及其性质,从而认识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基本结论,积累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后面学习第二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及第三节平行线的特征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2、确立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一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确定,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②能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③通过概念性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从丰富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概念、性质产生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②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三)、情感与态度目标①通过性质的发现与运用,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并运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②培养学

3、生乐于探究、合作的习惯,体验探索成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数学就在我的身边”,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确定重点、难点:本节课主要学习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和性质的应用。因此把 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推理及应用,对于初一学生在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的情况下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二、说教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采用了发现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

4、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它们的性质,因此采用了发现法。而对于学生不好理解和不太懂的内容本人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在此采用了讲解法和演示法。对于讲过的新知识点要及时巩固练习,所以又采用了练习法。三、说学法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一、说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本节课作为章头起始课,应让学生对本章所学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

5、中的广泛应用。在课堂中用源于生活真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新课做好准备。课前让学生准备纸片和剪刀,通过剪纸这一活动,教师给出问题1而后给出问题2让学生自己探索,独立发现互余和互补的角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具备这两种数量关系的角,从而引入课题。讲授新课: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有了引入中的铺垫,在此可开门见山给出概念,但需向学生指明互余、互补是对两个角而言;不管是互余还是互补,体现的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只要数量上满足和为90°或180°即可得互余或互补。也就是说互余(互补)与这两个角的位置无关。2.探索有关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让学生试着举出生活中两个角互余和互补的例子:如台球桌上的角,光的反射现象中的角,借助这两个例子,引导学生通过建模,进一步认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探索与合作,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在此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必要的推理能力得出相关的结论,初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而后以判断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澄清学生对概念和性质模糊的地方。用温馨提示的方式总结学生易错之处。3对顶角的概念:从直观演示入手,通过建模,画出对顶角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逐步概括对顶角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出对顶角的定义。4.对顶角的性质:由对顶角的定义已

7、经知道对顶角的位置关系,在此提出他们有什么数量关系,观察随着剪刀的变化,学生已经猜测到对顶角仍然保持相等这一性质。而后借助图形让学生通过说理得出这一性质,在此说理方法不唯一,只要说得有理,就予以肯定。5.课堂练习:通过巩固练习、议一议、游戏时间、变式训练几个环节,巩固所学,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说理能力。6.归纳总结: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及其收获;而后我再给出观点的提升。7.布置作业:习题2.1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2巩固和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