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性作文审题立意(师).doc

比喻性作文审题立意(师).doc

ID:55195636

大小:2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比喻性作文审题立意(师).doc_第1页
比喻性作文审题立意(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比喻性作文审题立意(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识告诉我们,西瓜总是圆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会是何种反应?怀疑西瓜是真的,还是怀疑自己的眼睛?其实不必怀疑,它的确是一只真的西瓜——据报道,日本农民早在上个世纪就种出了方形西瓜。我们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形,存在会不断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请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题解:关键词常识方西瓜看法(怀疑,眼睛)喻体:方西瓜本体:新事物、新观点、新现象、新技术等;

2、不同一般的观点、看法、现象、人生选择。含义:对待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用发展的眼光,包容新事物的出现。科学家对于新现象等人们对于新事物、新观点延伸分析:正是有了对方西瓜的正确理性的态度,人们才能不断开拓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成果;正是有了对不同人生道路选择的尊重和理解,才有利于形成形成开放包容、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比喻性话题理解的关键要素:1、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  2、要有整体意识,

3、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3、比喻型的话题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理解的突破口。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当拿不准本体时,所举事例尽可能要和材料包含的道理相同。2006年广东卷,题目为“雕琢心中的天使”。在这个题目中,“天使”与“雕刻”都有象征意义。“天使”象征自己心中善良美好的想法念头乃至高尚的道德品质,“雕刻”的寓意就成了“培养”“慢慢形成”的意义。整个题目“雕琢心中的天使”合到一起就有净化心灵,提高素养,形成高尚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操这样的意思。2007年安徽卷,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这里

4、的“春光”一词,几乎无法照实理解,这个双关语需要我们尽量将之还原到生活中,可以将之理解为自己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也可以理解为离开妈妈后自己在做人生活等方面获得进步。如明白了某个道理,形成了某个能力,具有了某个品质,认识了过去的某个缺点错误幡然醒悟后的思想境界的提升等。将题目中的实指虚指都弄清楚后,可以根据题意和自己的优势,选择写实还是虚指,或实虚各占的比例分量。这样理解题意后,就给立意构思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他教徒弟时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道缝隙

5、。”木工讲究疏密有致,黏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当初做得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做人处事,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如何确定“缝隙”这个喻体所蕴涵的意义呢?先看关键词“缝隙”的含义,木

6、匠和装修师傅所说的“缝隙”,都是指一种空白,一个狭窄的空间,它表面上不完美,其实作用巨大——能调节因为环境冷热干湿压力等变化带来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使整体结构不发生改变,换句话说,缝隙这种细微的不完美其实是为了保持整体的完美。由此及彼,可知“缝隙”应该比喻的是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材料中要求“美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

7、由此可以联想到: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文段修改一:万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物。仔细想想,历史上的“方西瓜”往往推动着时代的进步,罗马有位学者从印度计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却被罗马教皇认为是亵渎上帝;哥白尼创世般地提出日心说却被愚昧之徒杀害;先进的西洋科学传入清朝却被封建势力认为是妖术。所以,往往真理,会被愚人看作是歪门邪道,做一个明白人,我们要有发现“方西瓜”价值的能力。文段修改二:19世纪的学术界普遍认为,胰腺分泌胰液是神经调节

8、的结果。法国学者沃泰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通过切除神经,留下血管,用盐酸刺激小狗胰腺使之分泌胰液。受到但是学术界的影响,他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理由是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而斯塔林,贝利斯在读完沃泰的论文后,却大胆作出另一种假设:这不是化学反射,而是神经调节。他们在沃泰默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肠磨碎,胰腺仍分泌胰液。由此,他们发现了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人人都循着已有的经验行走,还期待能发现新知,然而历史是在变革中推动的,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