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

ID:55192609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黎毅珠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隐士情怀。2、分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重点学习对比的表现手法。3、加强诵读,品味语言的质朴及其韵律感。二、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代社会,信息快捷,物质丰富,可人们行事匆匆又步履艰难。此时,若能迎来难得的假日,你会选择怎样去渡过呢?继续拼搏,还是做个“世人皆累我独乐”之人?放慢脚步,返归自然,感受清风的吹拂,呼吸清新的空气,眼望蓝天绿水,身历林间青山,发自心底地道一句:好一个桃源圣地,乐哉!又或者读上一首《夜归鹿门歌》,体味一番

2、孟浩然的隐者情怀,亦道一声:好不悠闲自在,孤寂也妙哉!(二)初读全诗,初步感知诗人感情(三)解题鹿门,即鹿门山。由题目可知,本诗写作者入夜时分返归鹿门山,其所见所闻引发所感。(夜晚时分,诗人为何返归鹿门山?引出孟浩然的生平及鹿门寺、鹿门山的简介)(四)作者及相关背景简介孟浩然,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曾在太学赋诗,一座倾服,为之搁笔。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据说曾在皇帝面前吟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故不被重用。后纪晓岚借用其诗来讽刺庸医)他洁身自好,不乐于趋承逢迎

3、,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诗中常现山水田园的幽清境界,却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所以诗虽冲淡而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他和王维并称,虽诗境远不如王诗广阔、高远,但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其诗不事雕饰,逸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另有一番独特造诣。鹿门寺,汉末庞德公,唐代皮日休及孟浩然等曾在此隐居。初建时规模宏大,秀丽壮观。鹿门山,北临汉水,南接霸王山。峭壁苍苍,烟树笼荫,景色幽丽。群峰环峙,林密石怪。暴雨池、

4、天井、八卦池、龙头顺山势而下,闻名八方。置身“竹露滴清响”的妙境,别有一番情趣。   (在长安谋仕不遇,游历数年后,孟浩然决定步庞德公之后尘,隐居鹿门山。如此时候,他会安于闲适,独享田园之乐吗?)(五)再读全诗,词句释疑,整体感知1、难点释义昼已昏:天已黄昏。开烟树:暮烟笼蔽着的林木被月色照亮了。2、请学生以散文形式简述内容,把握全篇掩映在山上的寺院,悠然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一片喧闹,人们争相摆渡晚归。他们踏着岸边沙石,走向江畔的自家村落。我也乘一叶扁舟,返回鹿门住地。月光高照鹿门,缭绕的烟雾,青翠的树色格外分明,

5、原来这清幽的山宅,曾是庞公隐居的地方。清冷的石门,寂静的林间道,惟有我这山林之人独自徘徊。(六)范读全诗,具体研读,领略诗中意境,品味诗人心境1、开头两句写了何时何处之景,为何等景象?写及寺庙钟声是何用意?明确:一、二句写了黄昏之时渔梁渡口人们争渡的景象,以山里悠然的钟声表现静的一面,在对比中反衬江边抢渡回家的喧闹。2、三、四句分写村人与诗人,他们分别有何表现,对全诗起什么作用?明确:世人匆忙返家而诗人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隐逸的怡然自得。3、夜登鹿门山,诗人即通过什么意象表现了其怎样的心境?明确:月,月光朦胧,给人

6、以清冷、寂静之感;烟树,更便意境朦胧,让人如在梦境般陶醉。朦胧的月光照射在林间,如烟如雾,使人如痴如醉。恍然间,发觉到了归宿地,表现了隐逸的别样情趣。4、最后两句表明了诗人何种人生抉择及情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明确:“长寂寥”说明鹿门山的空旷、寂静;“自来去”说明只有诗人独自徘徊,既表明了作者隐居的幽雅兴致和远离世俗后的清高,同时又流露出其孤寂无奈的心情。5、小结:全诗具体描写了哪几个场景,它们有何不同?如何场景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情怀?明确:本诗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江边热闹、尘杂,体现于“喧”一字,表现了世俗

7、景象;山中空旷、清幽,体现于“寂寥”一词,表现了隐逸生活。关注江边的世俗生活,说明诗人不能忘情于尘世;选择归鹿门隐居,说明诗人追求闲适人生的清高品性及其无奈之意。6、展开联想,设计两幅图画,分别表现江边闹景及山中静景,让观者从画中感受其意境,品出诗人独特的隐逸情怀。(请学生谈设计思路)(七)品析艺术手法,提炼本诗主旨1、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手法。明确:本诗寓情于景,通过不断的对比,层次分明、自然流畅地把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得真实、优美而平淡,语言清新,意蕴深厚,体现出“冲淡”的艺术风格。2、主旨概括:此诗描写了

8、诗人夜归鹿门山时一路所见的景色,抒写了隐者清高隐逸的志趣和情怀。(八)诵读全诗,再次领略诗歌意境(九)结束语一位布衣诗人,在无奈中选择隐逸道路,虽不能忘情于尘世,但一份清闲淡雅仍令人心动于他平淡中优美的人生,诚如心动于一首《夜归鹿门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