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预设与生成的关联.doc

透视预设与生成的关联.doc

ID:55192018

大小:3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透视预设与生成的关联.doc_第1页
透视预设与生成的关联.doc_第2页
透视预设与生成的关联.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透视预设与生成的关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视预设与生成的关联——《马来的雨》课例分析尹永刚2014年4月,我在本校借预备年级上了《马来的雨》一文。回顾整节课,从单独备课→集体备课→试讲→集体讨论修改教案→请教研员指导→公开课→课后点评→撰写反思等环节一路走来,虽然反反复复,几多辛苦,但历练的过程给了我丰实的收获,现仅从预设与生成的角度,对本节课的部分环节加以分析,与大家分享:一、预设激发兴趣,提高生成质量在预设解读课题时,我起初预设是:①板书“雨”——请学生说说上海春雨的特点。②出示课题,阅读课文。这样预设的指向仅是“引入”和“读”课文

2、,经教研员谢琳老师指导后,把第②个问题修改为“板书‘马来的’——反复读课题,想象马来的雨的特点”。看后,我茅塞顿开:和谢琳老师的预设相比,我的预设缺少新意,不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谢琳老师加入“反复读课题”,“想象没去过的马来西亚的雨的特点”,其预设不仅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急于把自己的想象和文本对比的欲望,同时又为解读文本寻找到恰当的突破口,可谓一石三鸟。我在上公开课时采取了她的预设,学生想象丰富,发言踊跃。他们首先从马来西亚的地

3、理位置入手,联想到热带雨多、雨大、雨急等特点,并带着猎奇的探究心理,积极投身到课文的阅读中去,效果显著,为整堂课的顺利推进成功地开了个好头。二、预设明确指向,聚焦生成准度对学生的现代文阅读题,语文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一些题目并不是很难,只是题干表述过于笼统概括或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向,学生往往答非所问,错误百出。缩小题目的指向范围,或把题目换成适宜学生思考的表述方式,学生便很易回答出来。这一现象说明:学生不是对文本不理解,而是对题目不理解,似懂非懂之间,不知道如何下手。产生这种问题的根源在于预设时

4、“备学生”这一环节做得还不够到位,没有依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编制问题,而是以教师的预设想当然地认为问题简单明了,学生思考时不会出现障碍。在教授《马来的雨》一课时,我也犯过这种想当然的错误。如预设中有一个环节是“品味语言,朗读自己喜欢的写雨的句子或寻找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品味语言是全文重难点,思路清晰是本文亮点,这一问题的设置本以为是引领学生由点到面、由面到体解读文本的极佳途径,学生通过寻找、解读、分析,达到领悟文章典雅、生动、工整的语言风格的目的;知道利用多种感官可以丰富

5、文章内涵,增加文章容量;了解作者是站在三个角度观察和构思文章的。这样的范文可以为学生习作时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提供很好的借鉴。在预备(2)班正式上公开课时,出现了“差错”——学生只能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写雨的句子,就是提炼不出三个角度、三种感官这一行文线索,无论我怎么“启”学生都“不发”;我只能进一步增加题目的限定,明确题目的指向:“不要局限于某一节某一小点思考,站在几节或者整篇的高度寻找对自己写作有帮助的地方。”学生有了这个明确的指向后,很快找到作者的写作特点和行文思路。课后谢琳老师在点评时,

6、肯定我耐心启发、不急于给出答案的做法,同时,她也提出正是由于预设问题过大,指向不明,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导致这一环节不够流畅,耽误本该宽裕的教学时间。三、预设及时调整,降低生成风险指数预设是静态的,而生成是动态的,预设再好都不能保证生成的高效合理。教师要根据课堂动态生成情况,及时调整预设环节,让生成尽可能实现。其实,这才是考验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功力所在,本文预设一个教学环节是“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圈画、归纳马来的雨的特点”,其目的是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抓住全文的主要内容。在预备(3)班试上时,学生首

7、先就抓住第⑷节“噼噼啪啪打过来,铺天盖地扫过去,爽爽快快,干脆利落。”和第⑽节“海天一体,波澜壮阔;爽快透彻,惊心动魄。”两个概括总结语句,这和我的课前预设一致,于是我驾轻就熟、顺势利导,引领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寻找文中描写雨的具体特点的语句,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很快找到隐含在文中零散、具体的马来的雨的特点,由此我逐步引领学生找到作者利用三种感官、站在三个角度的写作特点和行文思路。这一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自然流畅,没有斧凿之迹。可是在预备(2)班正式上公开课时,生成和预设完全颠倒——学生首先找到的

8、都是隐含在文中“零散”、“不全面”的马来的雨的特点,就是找不到第⑷节和第⑽节总结性的语言。我认识到这个“意外”和发给听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不相符合,可能还会影响后面“任务”的完成。可是这个环节又是全文的重点,生拉硬套草草收场对学生把握全文必将留下遗憾,于是我大胆放弃预设教案和PPT内容,搁置总结马来的雨特点的教学环节,先引领学生总结三种感官、三个角度的写作特点,由作者从怀疑到肯定的情感变化寻找作者的行文思路,提炼出作者在第⑷节是总起概括,第⑽节归纳概括的结构安排,最后才总结出的马来的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