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的困惑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

ID:38476630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3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_第1页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_第2页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_第3页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_第4页
资源描述: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预设与生成的困惑与策略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现今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其一,预设过度,挤占了学生生成的空间;其二则是生成过多,这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计划的落空,从而导致教学的的随意性和低效性。策略一:缓兵之计。   在数学课上,教师有时需要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意见,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概念,而不能采取模糊的态度。但有时一些非预设生成信息给老师思考的时间很短,这时如果教师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就非常容易犯错误,这时不妨把问题抛给学生,听听学生的意见,得到一些反馈的信息,也可

2、以为自己能够进行充分的思考。   例如在执教“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在教学了“立方米”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学生们举了一些例子,后来有一个学生说道:柜式空调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柜式空调的体积是不是大约1立方米呢?我感觉有些像,又有些不像,无法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我就问学生:你们家的柜式空调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吗?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最后还是把目光投向了我,经过短暂的思考,我确认柜式空调虽然高度有1米多,但长和宽都远不足1米,因此它的体积没有1立方米。   在这个问题中,如

3、果不对学生的这个非预设生成的信息作出有效的应对,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下一个错误的结论,都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干扰学生概念的形成。在这里教师采取“缓兵之计”,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策略二:煸风点火。   在数学课上,由于学生对知识感受和体验的不同,思考方式的差异,他们对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根据知识的特点,巧妙地利用这种对立,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辩论,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执教“约分”一课时,对是否叫约分,学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些同学认为这不是约

4、分,有些同学认为这就是约分。这时我请了两方的代表人物各自发表意见,以下是这一过程的实录。   师:(指生1)你认为这不是约分,(指生2)你认为这是约分,那就请你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看看谁能说服对方。   生1:我认为这不是约分,因为不是一个最简分数,它还能继续约分。   生2:那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什么叫约分。   生1:(指教师的板书)黑板上写着啊,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生2:和相等吗?   生1:当然相等啦!   生2:的分子和分母比要小吗?   生1:是小一些啊! 

5、  生2:那你说这不是约分是什么?   生1:噢,约分不一定非要约成最简分数。   在以上过程中,教师通过煸风点火,引起学生的争吵,在他们在交锋的过程中,一方说服另外一方,使以生1为代表的学生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使学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约分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策略三:一锤定音。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学生给出的答案与我们期望的结果完全沾不上边,这时如果教师强行推进预设的教学流程,将会越陷越深,这时教师必须果断地采取措施,将教学过程拉回正轨。   例如在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6、一课时,我拿出两个体积非常接近的长方体,让学生来判断哪个的体积大,哪个的体积小。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争论,从而引导出这样一个结论:有时通过观察我们无法判断体积的大小,这时需要找到一种计算体积的方法。但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想出了许多种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有割的、有拼的,还有放在水中泡的,但都与我所期望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相差甚远,这时我立即停止了学生的讨论,指出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课后,我分析学生之所以没有给出期望的答案,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提

7、出的这个问题不太明确,有一定的歧义。可以预想,如果让学生继续说下去,他们可能还会想出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这无助于本节课正常教学内容的学习,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忍痛割爱,一锤定音,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策略四:将错就错。   学生的错误是他们基于某种片面的认识所作出的结论,教师应允许、包容和接纳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独立思考,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错误的根源,自己纠正错误,这样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执教“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我的预设是这样的:先指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3的倍

8、数的特征,然后让学生举一些数,教师很快地判断出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从而导入新课。但实际教学中,我刚指出学习内容,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说他知道3的倍数的特征。我只好让他起来说一说,他回答说:个位上是0、3、6、9的数是3的倍数。我没有马上否定他的结论,而是顺势说:好,现在我写一个个位是3的数,你看13,它是3的倍数吗?那个学生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