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

ID:55157645

大小:16.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9

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1页
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2页
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3页
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4页
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结构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⒈切割边未加工或达不到规范要求。钢材切割面存在大于1mm的缺棱、弯曲不平等缺陷。原因分析:气割过程操作不规范,切割工艺不符合要求。预防措施:⑴气割前检查确认整个气割系统的设备全部运行正常,压力表正常无损,割嘴气流顺畅,割炬角度。⑵根据机械和板厚选择正确的工艺参数。⑶气割时调整氧气射流的形状,使其轮廓清晰、射力高,割炬移动保持匀速,割嘴表面距焰心尖端2-5mm为宜。⒉放样、号料尺寸超过允许偏差。原因分析:构件下料前的放样、号料存在偏差甚至错误。预防措施:⑴放样应按图纸1:1的比例在平台上放出大样,同时应预留切割余量、加工余量、焊件收缩量和

2、起拱量等。⑵在放样结束后对照图纸仔细核对,检查放样尺寸和偏差,符合要求后,报专职检验员或技术员核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下料。3.高强螺栓连接缺陷3.1螺栓连接孔径,间距偏差大。原因分析:螺栓孔连接板孔径,孔间距偏差超出规范要求。安装时螺栓不能自由穿入,强行穿入损伤丝扣。预防措施:⑴对钻孔精度要求高的连接板采用钻模确保孔间距、孔径尺寸和精度。⑵对螺栓孔数量较多的连接板号孔时要先测量,定位出孔群总长,在总长范围内进行分段、定位,避免较大的孔距累计误差。⑶利用数控平面钻床进行制孔,采用多叠板一次性钻孔成型,有效避免连接板的孔群偏差。3.2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达不

3、到设计要求。原因分析⑴施工人员认识不到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的重要性,不进行试验或试验不符合要求就直接就进入下道工序。⑵不重视抗滑移系数的处理过程,尤其是钢构件两端、柱顶的高强螺栓连接板都不易抛丸清理,致使抗滑移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⑶高强螺栓摩擦面未采取防止油漆等污染的保护措施。预防措施:⑴对批量生产的高强螺栓连接面,先进行首件试验,摩擦系数试验合格后,制定工艺再批量生产。⑵在组装前,对抛丸不易清理的高强螺栓连接板进行单独抛丸。⑶向施工人员现场技术交底,要求涂装前采取措施保护好摩擦面(贴纸或粘胶带),防止在处理好的摩擦面误刷涂料。⑷在构件出厂前检查摩擦面,有

4、问题在厂内处理。3.3高强螺栓终拧后连接板存在缝隙,减少了接触面积,严重影响结构受力。原因分析:⑴连接面摩擦面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等;⑵两连接面由于变形而不平整,造成安装后仍存在缝隙;⑶高强螺栓的拧紧顺序和方法不当。⑷忽视高强螺栓连接的实测工作。预防措施:⑴采用端板矫平机对焊接完成后的连接板进行校平,边校平边用直角尺随时测量平整度。⑵高强螺栓应自由穿入孔内,不得强行敲打,并不得气割扩孔。⑶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按一定顺序施拧,宜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并应当天终拧完毕。⑷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扭矩检查应在终拧1小时后,24小时内完成。⑸扭剪型高

5、强度螺栓终拧结束后,以目测尾部梅花头拧掉为合格。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终拧结束后,用0.3kg的小锤逐个敲检,螺栓或螺母不偏移、不松动、锤声清脆为合格,并进行扭矩检查,欠拧或漏拧者应及时补拧,超拧者应予更换。3.4高强螺栓替代安装螺栓。原因分析:为赶进度图省事,直接用高强螺栓代替临时安装螺栓一次性固定,当孔位不正,强行对孔时,高强螺栓的螺纹受损,降低连接强度。预防措施:严格按照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先用试孔器100%对孔进行检验,然后用临时螺栓固定,若有不对孔的,要先修孔后再安装临时螺栓,最后卸去临时螺栓,换成高强螺栓。4.焊缝连接缺陷:焊缝成形不良、弧坑、裂纹

6、、焊瘤、未熔合、未焊透、咬肉、夹渣、气孔、母材擦伤等。4.1气孔。原因分析⑴焊条受潮;⑵酸性焊条烘焙温度过高,焊件不清洁;⑶电流过大使焊条发红;⑷保护性气体不纯;⑸焊丝锈蚀。预防措施:⑴焊前必须将焊缝坡口表面杂质清理干净;⑵合理选择焊接方法;⑶焊件材料必须适当烘焙;⑷在风速大的环境下施焊应采取防风措施。4.2夹渣。原因分析:⑴焊接材料质量不好,熔渣太稠;⑵焊件上或坡口内的锈蚀或其他杂质未清理干净;⑶分层焊时,各层熔渣在焊接工程中未彻底清除干净便进行下一层的焊接;⑷电流太小,焊速太快;预防措施:⑴采用工艺性能良好的焊条;⑵焊前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及坡口尺寸;⑶坡口两侧

7、要清理干净;⑷在多层施焊时要彻底清理每层的熔渣4.3咬肉原因分析:⑴电流太大;⑵电弧过长或运条角度不当;⑶焊接位置不当。预防措施:⑴在施焊时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⑵采用正确的运条方法;⑶采用合适的焊条角度和电弧长度。4.4未焊透原因分析:⑴焊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⑵坡口角度太小,焊接角度不当;⑶焊条有偏心;⑷双面焊时,背部清根不彻底。⑸焊件上有锈蚀等未清理干净的杂质。⑹定位焊时焊接材料的不匹配,焊角尺寸和焊点间距不规范,影响焊缝成形造成未焊透、未熔合缺陷预防措施:⑴选择合理的焊接规范;⑵正确选用坡口型式、尺寸、角度和间隙;⑶采用适当的工艺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8、。⑷定位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