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48922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9
《泛传播时代的传媒业及传媒生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泛传播时代的传媒业及传媒生态 彭兰教授在《泛传播时代的传媒业及传媒生态》一文指出,无论是众媒还是智媒,都意味着未来是一个泛传播时代,这个时代会带来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从智能化角度看,未来的新闻生产模式可能会有5个方面的动向。 陈国权在《寻找适合报纸的场景》一文中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导致报纸的场景价值被取代,报纸也就失去了媒介竞争力。面对此种困境,报纸应重拾优势,为自身寻找到合适的“场景”。 江鸿在《融媒体时代党报转型路径探索》中认为,2010年后开启了党报转型的2.0时代,各级党报在转型实践中摸索出了4条转型路径。 在2013年至201
2、6年我与腾讯网合作的网络媒体趋势研究中,每一年我都在试图描绘出网络媒体的进化过程。我把这个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如下图所示,其中每一个阶段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门户时代,虽然也是新媒体,但事实上还是传统媒体的延续,包括它的传播模式、传播者的构成等等。到了WEB2.0时代,用户参与是主要特征,这也是众媒出现的基本前提。而众媒阶段,是多种媒体形态、多种传播主体的共生。 众媒表现为什么?2015年的“网络媒体趋势报告”中我梳理了5个“众”:其一是媒体形态的“众”,即媒体表现形态的多元化;其二是生产主体的“众”,即万众参与;其三是传播结构的“众”,今天的
3、大众传播变成了一个新的模式,它是基于人际关系的网络、以社交传播为基础的,这种社交化的传播使每一个人成为了传播网络中间的节点,社交化传播变成大众化传播新的模式,虽然它没有替代传统大众传播,但是毫无疑问是和过去不一样的模式;其四是媒体平台的“众”,新媒体不仅仅要重视内容,也要重视怎样把用户关系结合在一起,怎样把服务和社交结合在一块,某种意义上关系平台和服务平台也成为了媒体平台;其五是多屏跨界的“众”,从终端角度来说,终端多样化也是一种“众”。 2016年我们看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另一种动向,这个动向可以称为“智媒”或者“智能化媒体”,其主要特征是三句话
4、: 第一,过去以人为主导的媒体将发展到未来万物皆媒的时代。 第二,未来的媒体将是人和机器的智能融合。 第三,这样的智能化媒体具有自我进化的可能。 智媒的技术基础,我仍把社会化媒体放在核心位置,即使是谈人工智能也离不开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社会化媒体的铺垫,当然还包括其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AR/VR等。 未来所有新闻生产环节里都会出现智能化的影子,这种智能化对用户分析环节带来的影响就是场景化的分析和精准判断。在写作环节,智能写作、机器化写作,在未来都可能普及。传播的体验方面除了无所不在的泛在传播还包括新闻体验的临场化,在
5、用户反馈环节,当我们用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做未来用户分析的时候,可能把用户反馈深入到生理层面。 未来新闻生产模式5个动向 无论是众媒还是智媒,都意味着未来是一个泛传播时代,这个时代会带来新的新闻生产模式。从智能化角度看,未来的新闻生产模式可能会有5个方面的动向: 第一,个性化新闻。除了已经普及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外,未来的个性化新闻还可能有一种模式,即对话式新闻呈现,也就是让社交机器人和你对话,慢慢琢磨你的个性,为你�ふ摇⒊氏趾鲜实母鲂曰�的信息,这是国内外媒体正在尝试的事情。未来还会产生所谓的定制化信息的生产。 第二,机器新闻写作。现在基本的
6、共识是机器人在有现成模版的情况下可以用循规蹈矩的方式完成新闻写作。但未来有一天机器也可能做有温度的创作,即使那样,人的写作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地方。但更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探索人和机器相互融合的创作的能力,机器应该更多是帮助我们去发现选题、帮助我们挖掘深层次规律、帮助我们预判传播的效果,而不是简单地只是在目前的这个层面上做一个写消息的机器。 第三,传感器新闻。首先我们要注意传感器作为一种新闻采集的手段对我们新闻生产的影响。当每个人戴着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时,拥有这些设备数据的技术公司对某个地区的居民的身体状况的深层次动态的了解可能会比媒体要了解得更多。所
7、以,可能未来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些新的合作的伙伴为我们从更深的层面、从更广的广度获取新闻信息。传感器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在“用户反馈”方面,它可以获得用户生理上的数据来准确判断信息在用户那端产生的影响。 第四,临场化新闻。很多人喜欢网络视频直播,更多是因为可以超越电视记者的视角、超越导播的视角看过去媒体看不到的视角。“你所见即你所得”,就像看剧场表演和看电影的区别一样,看话剧时人们注意力的焦点不一定在主角身上,有人可能被角落里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配角吸引。电影和电视把我们的观察限制在某几个焦点上,而未来媒体的临场感和电视塑造的二维平面中的临场感不
8、同,用户参与的视频直播,以及AR/VR,会重建我们对现场的观察能力。 第五,分布式新闻。我们可能有很多的新闻的题材、报道是所谓的分布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