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13035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8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模型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模型研究 内容摘要:针对现有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不相适应的现状,整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沈阳地区优秀语文课例,提出适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一线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基本教学模型,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模型范例。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模型 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研究和实践自“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以来,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了。但是对于基础教育一线的老师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融合研究尤其是�c语文学科的
2、融合研究还面临一些问题。为此,笔者采取对语文学科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认为目前研究学者所提出的既有教学模式和理论模型与教学实践极不适应,所以提出适合语文教学实践的融合模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成功实施的核心所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内涵分析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且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从而实现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二.语文学科融合模型研究 笔者通过总结归纳沈阳
3、市30位市级和省级骨干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历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优质课大赛”“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化学习高峰论坛”获奖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共计102节,结合目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研究的理论成果提炼出适合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教学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学科内容及课程目标分析”“理想教学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融合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评价分析”六部分。该模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承担学习辅助者的角色。 学习者特征分析。由于学习是自我的知识建构。依据信息加工理论,学生要将
4、教师讲授的语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时,通常需要经过语文信息的获取、获取信息后的处理加工,将知识进行编码,最后转化成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然而整个流程的关键在于,学习者应该对前序知识具有较好的掌握和拥有基本的信息加工处理技能。 学科内容及课程目标分析,教师需要提供给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临近发展区情况。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需要重点把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临近发展区主要是指与原有学习内容的连接度,即内容和目标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的相关程度。只有学科内容和课程目标的深度、广度和连接度都适应学习
5、者特征后,接下来的学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对于这部分分析与学习者特征不相适应的部分,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予以解决:能够通过学习而填补上的差距――学习需要――教师不需要进行干涉;对于属于原有的学习者特征差异,教师需要通过降低或者提高深度,拓宽或者缩小广度,提供适合邻近发展区要求的材料等方式来弥补。 理想教学设计,即在不考虑人财物的限制条件下,最适合学生学习的理想状况。首先,教师应该从自身角色角度思考,需要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活动的支持下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再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思考,如果自己
6、是学生,在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活动中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 学科融合点分析,即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生学习或者是教师教学过程中人力因素和非人力因素限制的方面。例如,目前语文学科教学主要是在学校教育制度下的班级授课制,受到一些外力资源的限制。所以理想的最佳教学状况很难构建。 教学策略分析,即老师依照前端分析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以及融合点来选择协作式学习或者是探究式学习、或者是选用抛锚式教学策略等。教师的策略选择应该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灵活调整的,进而能够
7、使得学生顺利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评价分析,评价分析是对教学和学习的结果开展的评价,以便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中不适当的环节,提醒学生了解自身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展开评价;对与教师教学过程的动态实施情况,一定是采取即时反馈的形成性评价。 三.总结 提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模型,其目的在于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型,进而能够为各学科的教学方式变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