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

ID:55129839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8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_第1页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_第2页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_第3页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_第4页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文史观和科学史观的互补  摘要:史学是对历史的反思,经过反思的历史与客观自在的历史过程并不相同。史学理论则是反思的反思。从今天看,此种“反思”的史学理论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科学”的,或自觉以科学眼光研究历史的理论;一种是人文史学的。前者重资料与事件的客观记述,重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后者重文化精神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与对历史的价值意义的发掘与弘扬。前者着重的是物质、物质生产力;后者着重的是精神、“精神生产力”。中国传统史学的主要特征是道义史观与文化史观。道义史观强调修史以明道,修道以明史;

2、文化史观则注重文化的成就和它的发展,把精神生产力所创造的文化及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置于首位。孔子是这两种人文史观的首位自觉奠基者。人文史观能够对科学史观形成重要补益。仅仅以科学史观反思历史,容易出现见物、见事不见人的问题,或者忽略文化、道德价值、人性力量及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动态作用。人类历史绝不是低层次的或自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活动的重复累积,物质生产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精神力量、精神风貌、精神成就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没有精神文化的进步就没有人的进步,没有人的进步就不可能推动物质生产实践的发展。即使是

3、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与斗争的也往往只能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才能成功。事实证明,只有将人文史观与科学史观有机结合,才能对历史作出更为合理和完整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科学史观;人文史观;孔子;精神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K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03-0005-08  史学是对历史的反思,历史已成过去,它只能在对它进行反思、研究的学者或后人的记述中出现。第一序的反思是目击者或当时人对它的回忆与记述。因目击的角度立场不同,心理心态不同,文化水平不同,“目击”“记述”实已经是第二序的历史

4、,与客观自在的历史过程并不相同。后人的编年史或通史、专史,严格地说是对当时历史记事的整理与研究,可谓反思的反思。从今天看,此“反思”之史学理论有两大类型,一种是“科学”的,或自觉以科学眼光研究历史的理论;一种是人文史学的。前者重资料与事件的客观记述,重物质资料的生产及其对历史的影响;后者重文化精神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与对历史的价值意义的发掘与弘扬。文化精神表现为历史人物的精神、人性、心理,故亦特别着眼于历史上伟大人物之行事与精神风貌。概略言之,前者着重的是物质、物质生产力;后者着重的是精神、“精神生产

5、力”①。前者着重的是硬件,是“老子”所谓“有”;后者着重的是软件,文化、道德、宗教、人性与智慧,是老子所谓“无”。前者如历史资料学,历史编篡学、年谱、历史唯物论,后者如《公羊春秋》等。历史唯物论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为内容,但其结论――科学社会主义必然实现,却含寓崇高的人文意义,亦重视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对经济基础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反作用,可谓兼有两种史学的特性,但科学性是主要的。恩格斯直称其为科学,类比为达尔文进化论②。  中国文化中,两种史学都有悠久的历史。  一、道义史观  在世界文明史上,中

6、国文化历史观念之严谨而深刻是极为显著的。殷人首创甲骨文。殷人事神,占卜时用甲骨文记载国王、当事者的活动。某年某月某日,他在何地进行祷告、祭祀、求年求雨、收获、打猎、进行战争,或疾病、结婚、生子。他用龟卜向在天的祖灵请示,并将吉凶的结果记录下来。占卜记录的这种清楚、确切的时间观念,使它成为“历史”的记事。殷人用此以延续族群的生命、民族的生命。殷文化乃是以历史为心灵的文化。以后“君举必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或“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成为中国官方历史传统,从而使中国的历史记事不仅言行并重,且

7、具有严谨、真实、神圣的性质。  西周尚无成文的系统历史记事,但《尚书》与《诗经》担负起这一任务。春秋时,出现了各国的编年史,至《左传》《国语》成书,历史记载就丰富而系统,卷帙篇幅很大了。这些史著,史实与人文是结合在一起的。  孟子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杌》

8、,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事”指史实,“文”指写出的历史,即鲁之《春秋》等。“义”指孔子“成《春秋》”对“史实”笔削所寓的褒贬、是非评论,也即赋予历史的“意义”与“价值”。孔子所修《春秋》,其“微言大义”,由“三传”――《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和《左传》记述,其主要内容即通过对《春秋》经文的一字一句的阐述,对其包含的“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尊王、攘夷”之意义加以说明,使“历史”成为道义的教材。但《左传》主要是记述史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