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ID:55101074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7

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韩贵杰教学重点:一、复习并总结该文的文言知识二、分析和归纳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三、课堂小练笔教学设计:一、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口技》一文的基本文言知识并畅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并总结该文的文言知识,然后分析和归纳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最后进行课堂小练笔。这些便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接下来我们就赶紧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1.出示幻灯片依次展现本课的文学常识、解释划线的词语(归纳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总结一词多义、归纳本文的特殊句式、分析词类活用、时间词归类运用、个别句子翻译等知识归纳内容。(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集体共同作答和单独提问)2.由“撤屏视之,

2、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现代汉语翻译引申出古今量词的使用差别,并借此锻炼同学使用量词的能力,讲述量词的在现代汉语中的规范应用。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跟名词组合;而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和量词结合使用,构成数量短语。千山万水、九牛一毛、七手八脚三个出版社的编辑修改:将量词“个”换为“位”或“家”便可消除歧义。他那身汗渍的单帽和半新的褂子湿了。修改:将“身”改为“顶”,在“和”之后加“那件”二、总结完本课的文言知识后,我们进入到第二板块,分析总结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考查学生背诵情况,锻炼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提问:1.总括全文的一句是哪句?明确:京中有善口技者。2.其中的关键词是

3、:善。3.口技人的“善”体现在哪三方面的内容?表演技艺、听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4.背诵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中间三段的段落大意:第二段: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场景。(第一次波澜)第三段:闹而复静的场景。(过渡并为下个高潮蓄势)第四段:失火、救火的场景。(发展的高潮)讨论归纳艺术手法:有条不紊,全文情节完整而曲折跌宕。5.文中有几处描述了听众的反应?表现出听众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听众的反应:一、“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二、“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三、“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四、“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4、战战,几欲先走。”倾慕——陶醉——松弛——惊恐四处侧面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精彩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讨论归纳艺术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配合、相补充、相映衬,在很短的篇幅内便可烘托出鲜明的形象特点和营造出某种氛围的场面,加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6.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开头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极言道具之简,意在为后文表演复杂的声响做烘托、对比,可见其技艺高超。结尾

5、重现道具,则在证实、强调刚才的一切声响都是从一张嘴中发出的,从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也具有侧面烘托的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7.该文是怎样营造夜晚寂静气氛的?1.“遥闻深巷中犬吠。”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家人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是以老鼠跑动偷食声、倾侧声和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入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顺势拓展: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

6、衬托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是因为动与静的矛盾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正是因为太静,所以人才能注意到细小的动;而细微隐约的动,反而使得周围的世界更加寂静。这便是以动衬静写法的效果。8.归纳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1.叙事有条理,行文有波澜。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首尾呼应的结构特点。4.对比、烘托的手法。5.以静写动的手法。三、掌握了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就要活学活用,在以后的作文中灵活运用。进入第三板块:课堂小练笔。小练笔:1.请使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去表现一个有特点的人或一个特别的场面。(片段小作文)2.请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一个场景。(当堂

7、点评)作业:1.背诵全文,识记本文的文言知识。2.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灵活运用到平时的习作中。3.相互交流讨论,认真修改课堂小练笔,并誊抄到作文本上。4.完成该课的配套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