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

ID:55072879

大小:1.01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5-09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课件上课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九年级上册韩《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编订。以其“游士所辅用之国,为之策谋”,始取名为《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此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

2、的经过。读一读,写一写唐雎()怫然()韩傀()免冠徒跣()缟素()庸夫()色挠()以头抢地()休祲()寡人谕()jūfúguīxiăngăoyōngfúnáoqiāngjìnyù(1)虽然,受地于先王(2)秦王不说(3)秦王怫然怒(4)大王加惠(5)仓鹰击于殿上(6)长跪而谢之(7)天下缟素(8)秦王色挠检查预习检查预习(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3)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寡

3、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乎?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许寡人乎?这两句话不同在哪里?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背景资料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赵、燕、齐、楚,在秦国不断的征伐中,日渐削弱,奄奄待毙了,韩国魏国已被秦所灭。而安陵国作为魏国的附庸小国却得以保存……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方法总结:词义—句式—语气—人物心理→归纳出人物形象。其:相当于"一定"—祈使句

4、—命令—安陵必须跟我易地,不易就不行→狂妄,自负,盛气凌人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秦王:“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与臣而将四矣。”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ABCD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秦王:“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

5、人与?”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与臣而将四矣。”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活动步骤:(1)组内自由品读语气虚词,揣摩人物语气,成员之间相互交流。ABCD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秦王:“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6、,岂直五百里哉?”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与臣而将四矣。”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活动步骤:(1)组内自由品读语气虚词,揣摩人物语气,成员之间相互交流(2)各小组组长按照“词义—句式—语气—人物心理→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写出本组的探究发现。ABCD品读课文,揣摩语气,体会情感秦王:“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7、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唐雎:“与臣而将四矣。”秦王:“先生坐!何至于此!”活动步骤:(1)组内自由品读语气虚词,揣摩人物语气,成员之间相互交流。(2)各小组组长按照“词义—句式—语气—人物心理→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写出本组的探究发现。(3)小组长代表本组展示探究成果。ABCD课堂小结。《唐雎不辱使命》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写人物的对话离不开语气

8、的表达,虚词运用的恰当,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在九年级下册我们还会学习《战国策》里的另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的语气虚词意蕴也很丰富,希望同学们也适当的运用一下这种方法,你会有更好的发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