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pdf

例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pdf

ID:55059869

大小:186.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8

例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pdf_第1页
例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pdf_第2页
例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第52卷第11期数学通报27例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马洪炎(宁波市北仑中学315800)新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2pt1),B(pt;,2pt2),M(x,).(1,t2≠O).方式,要求教师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因为OA上0B,所以£·p+2pt·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多样的学习方式,发挥2pt2—0,即t1t2一一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独立又直线AB的方程为:z—p£一(一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2pt。),化简得:z一Y+4p

2、.①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因此充分发挥典型例、习因为OMJ-AB,所以直线0』的方程为:题的潜能,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寻求解题途径,探索一般规律及其本质,不失为培养学Y一一—一z.②生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本文通过对一道高考题的联立①和②消去t、t得:z+。一4一0.探究、推广,介绍自己在这方面所做的一次尝试.因为A、B是异于原点的点,所以z≠O.例(2OOO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如图,设点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z+。一4px=O(xA、B为抛物线Y一4px(>0)上原点以外的两≠0),它表示以(2p,0)为圆心,以2户为半径的圆个动点,已知O

3、A上0B,OM_¨lAB.求点M的轨迹(除去原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点评解题过程中把直线AB的方程写成z_y—;一(一2pt2),而不是用一2pt2一.(—pt;)表示,目的是避开斜率是否存在1I’O的讨论,从而简化运算.方法2分析:注意到三角形0lAB是直角三角形,OM是斜边AB上的高,所以可利用10jI一lMA1.1MBl,为计算lMAI·lMBI,可利用1一题多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核心直线AB的参数方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设M(。,Y。),直线AB的参数方程为: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s者、

4、研究者、探索者.”故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J一~-tco.为倾斜角,£为参数.代入.),z一Y=Yo—一tslna向性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激励学生对同一问题4px并整理得:tsin+(2yosina一4pcosa)t+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让学生从求异思维中进Y一4px。一0,一步认识事物.如对例题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所以lMA1.IMBI一一y—~-4pxo考,得出不同解法.—。厂.S1na方法1分析:注意到点M既在直线AB上,又lOMi—z+22o,且又在直线OM上,所以可用交轨法.设A(pt,OA上0lB,oM上AB,所以IoMl一lMAI

5、·IMBl,数学通报20l3年第52卷第11期即⋯二:垒一一+.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主动思考,主动SII]~Ct创造,从而激发了学乍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义tan一Yo一,所以sin2a一纛—_广V,2一题多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代入即得点M的轨迹方程是zi一4p.r。=:=0,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仿方法1知=(、.造之时,人人足创造之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是z十4pJ:O(、能力,不是一朗一夕所能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它表示以t2p,0)为圆心.以2p为半径的圆有意

6、识地培养而形成的.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除去原点)于创没多种问题的情景,多方向地激发学生去积点评把动点视作_午I1对的定点,建立参数:打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足程,达到求解口的,是解儿rI1的常用技巧.够的创造空间.方法3分析:本题-t-,有较多的垂直关系,联系变式1设点A、B为抛物线y。一2(>O)所学知识可知用向醚来解决能达到简化运算目的.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上0B,)M_lj殴A(嚣),B(嚣2,z)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一()-仿例的解法可知:点M的轨迹方程是:+Y一2px一0(’4

7、-0),它表示以(P,0)为圆心,以瑚一(,z),__’.为半径的圆(除去原点).变式2设点A、B为抛物线Y。=:2px(>O)所以7;一\(yl,1。y:i,。一),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点N(2P,2P)已知⋯AM一一().NA上NB,NM_l_AB.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为上,所以4p。卷寸z—o,同理可知:点M的轨迹方程是+Y一6十4p=一0(≠2p且≠2p).它:鼍示以(3p,0)为即Yl2—16.圆心,以√5P为半径的圆(除去点N).又O⋯M⋯⋯¨,所以z+():二=o,变式3设点A、B为抛物线y一2px(p>0)原点

8、以外的两个动点,点N(,-vl')是抛物线即+-(].Y一2px(pi>o)上的一定点.已知NA一-NB,NM为A、M、B=t点共线,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