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pdf

ID:55059487

大小:191.4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pdf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观察-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18期43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小儿红斑的临床疗效张芸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小儿红斑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4)18—0043—01我们对我院这几年的传染性红斑流行时,对3O例患儿采取日服3次,每日1剂。如有发热者可口服退烧药,如有其它症状的治疗进行了抽查,以探索儿童传染性红斑的发病规律和提出可给予对症治疗,皮损处可外搽炉甘石洗剂以止痒。有效的防治措施。2结果1资料与方法30例患儿服用2-1剂即痊愈。1.1一般资料:fq诊治疗传染性红斑患儿30

2、例(男l9,女11例),3讨论年龄3一lO岁左右。发病均在春季及夏初之间(3-6月份)。观察时传染性红斑可能是病毒引起的良性传染性疾病。常在儿童间视患儿病情程度及病程长短而定,一般大约在1-3周就基本治中集体发生,有些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愈。临床表现:患儿来时主要见于颜面颊部对称性玫瑰色呈片状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多在春秋季节发病,可能通过或蝶翘状,班间融合,微痒,触之微热,来的患儿多是发病1-2天呼吸道传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造成流行。临床好发于2~之后,家长才带患儿来就诊,

3、这时红斑已经蔓延于全身各处,但是l0岁儿童,春夏季节多见,潜伏期5~15天。常突然发疹而无全主要还是以上、下肢为主(4O%一43%),也就是说,除对称性两边面身症状,仅少数病人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颊外,绝大多数是四肢,只有少数病例分布于躯干。其形状以网部充血。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颊部、呈水肿性蝶形红斑,边界清楚,状、环状、花纹样较多。经过门诊用药治疗,红斑多在1—2天后开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皮疹不发生于始消退,持续治疗后可在2—3周全部退完。经过询问家长和随访口唇周围。

4、经过1~2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观察发现消退时先从红斑中心退起,还可观察到环状斑纹,直到清楚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为本病特征。4~5天以后,红斑自颊红斑褪尽可见皮肤自然颜色,无色素沉积现象。红斑大小不均匀,部及躯干上消退。皮疹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皮疹消退后不最大形如蚕豆约有1.5CM,最小如米粒约0.2CM,一般常融合成脱屑。有时复发。常见于春季,病程1O天左右。预后良好。根据片,边缘规则清晰可见。查体:患儿体温微热、咽部轻度充血,脉搏儿童发病、急性病程、面颊部特征性蝶形水肿性红斑及全身症状

5、正常,心肺检查均正常,红斑时隐时现,微痒、患儿烦躁体温高时轻微,临床诊断不难。需与风疹、麻疹、丹毒等鉴别。红斑色泽加深。血象检查示:白细胞及中性细胞基本正常,淋巴细本病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通常患儿一般状况良好,治疗胞稍有偏高,嗜酸细胞增高显著。诊断多以患儿来时出现的双面以对症处理为主,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局部外用炉甘石颊的对称性红斑发病的季节体征和血象就可以基本确诊。洗剂安抚止痒。合并关节炎者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有效。患儿应隔1.2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西药为病毒灵离至皮疹完全消退。中西药

6、结合治疗传染性红斑可缓解症状,增150—200MG,每日3次,扑尔敏2—4MG,每日3次,维生素强抗病力,中药主要足疏风、清热、凉风、解毒等因而疗效快,且C100MG,每日3次。中药方剂:生地12g,茯苓、金银花、白藓皮各无合并症发生}1】。9g,牛蒡子、灯芯各6g,黄连、木通、生甘草各3g。上药水煎取汁,参考文献和田县人民医院(848000)【1】赵文忠.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红斑45例临床观察fJ】.实用2014年05月23日收稿医技杂志,2004,15:103—104.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临床

7、观察支路’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黄痘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一2013年4月于我院进行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治疗的14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实验组(72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周期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西医治疗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有一定的作用,但

8、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更佳,肝功能明显好转,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关键词: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功能中图分类号:11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4)18—0043—02慢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在肝中复制,细胞毒性黄疸型乙型肝炎治疗的144例患者,男88例,女56例,年龄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抗体依赖淋巴细胞发生免疫效应,导致2O~62岁,平均年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