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docx

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docx

ID:55017952

大小:13.12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4-26

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docx_第1页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反思【感受】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从数的组成角度去理解这些简单的加减口算,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的认识,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也为后面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做准备。教学中较多环节采用多媒体演示和操作的教学手法来对学生启迪,为学生提供形象思维的材料,让学生建立足够的表象,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课

2、堂】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内容,心里早就做好了接受学生错误的准备。对于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课堂上体现地比较充分,“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而“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这个要求对于各个层次学生来说肯定存在着差异,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能够及时达成。在例题情境图的运用上,有两种预设:一种是直接看图列出算式,然后根据算式选择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进行计算方法的引导;另一种是看图说出图意,然后选择一道加法、一道减法情境的应用题请学生进行列式计算。前者有利于直奔主题,节约教学时间,为原本

3、捉襟见肘的教学时间腾出赋予的空间,后者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在看图说图意编题目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流畅,数学表达能力有所提升。【思考】但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完全采用先前预设的方法,我认为光这样教学还不够。《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时明确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感悟建模过程,发展“模型思想”。在小学,进行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初始性特征,即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经历将现实

4、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对小学数学而言,“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教学片段】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说一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生:从图中我看到了左边有3筐桃,是30个,右边4个桃,。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好。大家能不能用圆片代替桃,将这一过程摆一摆呢?师:看到这样的图,同学们你想到了什么?(一图四式,这是对已有模型的复习,运用)你们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提一个加法问题吗?可以列出算式吗?生:--------师:(结合情境图和圆片)让学生说说两道算式各是什么

5、意思。师:谁来说一说这里的30表示什么?4、34又表示什么呢?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数学问题,30+4=34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桌互相说一说。生1:有30瓶牛奶,又拿来4瓶,一共34瓶。生2:树上有30只小鸟,飞来4只,一共34只。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例题中的两道减法。……这段教学除了教学充分展开外,更主要的是渗透了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训练的是学生抽象、概括、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且这种训练并不是简单、生硬地进行,而是和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相贴切——由具体、形象的实例开始,借助于操作予以内化和强化,最后通过思维发散和联想加以扩展和推广,赋予“3

6、0+4=34  4+30=34  34-30=4  34-4=30”以更多的“模型”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