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012204
大小:3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思乡怀人诗鉴赏练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思乡怀人诗鉴赏练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11重庆卷)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2、(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宋
2、]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答: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闺思张仲素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望夫词施肩吾手燃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尘生。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3【注】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
3、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宛转循环,词意凄婉。(1)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同王徵君湘中有怀张谓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1)首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
4、达效果?(4分)(3)尾联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②泛觞:是一种游戏。(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思乡怀人诗鉴赏练习1、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5、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2、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解析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
6、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
7、。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3、答案(1)动静结合,细节描写。(2)张诗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3)诗中思妇因思念丈夫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以对卖
8、卜人的恨来衬托对丈夫的思念之切。4.(1)本诗首联即紧扣题目,引发了下面的怀人念远之情。(2分)(2)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1分)“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分)“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1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1分)(如答“直抒胸臆”也可)(3)自己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才能和他们一同畅游?(1分)诗人以问句作结,含蓄地表达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