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思考.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思考.docx

ID:55011367

大小:17.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思考.docx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思考.docx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思考.docx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思考.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误区及思考.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新课标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各种公开课、评优课中,教师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创设情境,但许多都没有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效果。由于部分老师对情境的选择和使用不当,致使一些数学课为“情境”而“情境”,使数学课失去了应有的内容。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来分析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哪些误区以及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创设   误区   思考    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

2、戏,“创设情境”成为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下面我结合一些具体教学实例来谈一谈情境创设中存在哪些误区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看法。一、情境创设常见几种误区: 误区一:目的不明  [案例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断  播放西安世园会优美风景(用时3分钟)。  师:世园会的风景美吗?  生: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  (学生纷纷自豪地赞美世园会的风景,用时2.5分)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世园会游玩,好吗?  生:太好了。

3、  (媒体出示)阎良城区→西安市火车站:乘汽车2/3小时;西安市火车站→世园会入口:坐公交车要1/2小时。  师:我们从阎良城区到世园会的路上需要多少小时呢?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  在本案列中,激发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兴趣和体验,它在生活中的作用,才是创设的最终目标。而教师却偏离了它,让学生产生了游玩的情绪体验,致使这优美的情境也没有真正调动起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误区二:脱离生活实际  [案例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片断  师:“天气变冷了,老师想买一件棉衣。星期天,老师来到百货商场,看中两种款式。第一款:4件共4

4、56元;第二款:每件121元。哪种款式的棉衣便宜?便宜多少元?”  学生列算式:121-456÷4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口述运算顺序  本案例中,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运算顺序,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但是,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随意更改事实,情境与生活不符。学生是否会产生“原来数学是编造出来的”感觉呢?难怪下课后,一个学生跑到教师跟前说:“老师,我看到商场里的衣服都是标单价的,没有

5、标4件一共多少元的。”如果把“买衣服”换成“买铅笔”、“买乒乓球”等,效果会怎样呢?误区三:不顾学生认知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如教学“一笔画”问题,教师设计了一座居民小区平面图,让学生设计一个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路线。看上去,情境创设合情合理,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中,这样效率最高,自然也就是最优化的设计。但孩子却不这样想,为什么“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他可能对此不感兴趣,至少在他没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时,他是不会充分投入进去的。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的,用一笔画画出

6、了一匹马的图案,然后问:“你能画出来吗?试一试。”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出问题: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一笔画”的含义,能吸引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误区四:情境素材选取不合理    例如,在教学“游戏公平”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活动”中,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掷瓶盖”的情境:掷出瓶盖后,盖面朝上,甲胜;盖面朝下,乙胜。并让学生思考:这个游戏对甲乙双方公平吗?学生分成甲、乙两队进行激烈的游戏比赛:时而甲队“屡试屡胜”,乙队“怨声载道”;时而乙队“一胜再胜”,甲队“高喊不公”。课堂上

7、,不断有连续取胜后的激动和欢呼,也有败北的无奈和沮丧……半节课过去了,孩子们却没有得出“游戏公平”的结论。然而,不少老师认为这个游戏是公平的,因为瓶盖有不同的两个面,投掷后的结果应该只有“盖面朝上”和“盖面朝下”两种情况。可学生在试验中却无法体会到“游戏是公平的”。也许上课老师并没有思考用瓶盖作素材,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进行实验,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瓶盖整体结果的不匀称、周边的形状及其盖面不一定垂直所导致的重心偏向,游戏的不公平性是不可忽视的。可见,游戏中“盖面朝上或朝下”出现可能性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正由于对“形状是否匀

8、称、结构是否均匀、操作的条件是否相同”等因素的忽视,导致掩盖了事实的真相,那么又怎能出现“等可能性”的局面?结果使教学在“等”中走向了“无奈”,使学生在“无奈”中感受了“不公”。二、两点思考:1.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偶然。从表面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