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一案三单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校名称:彪角中心小学课程名称:语 文内容主题:《晏子使楚》教材版本:北师大审核人签字:内容简介:《晏子使楚》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尊严”为主题的课例,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尊严,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为了人的尊严,我们要学会自尊和尊人。从人的尊严还可以扩展为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信仰的尊严等。尊严,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屈辱上,而是建立在自尊和尊人的基础上,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我的思路是课前让学生阅读课文五步法:读—划—写——记——练让学生养成学会读书的习惯。在读中发现不懂的问题。然后课
2、堂上小组自主合用学习解决问题。 授课年级五年级学科语 文 主题《晏子使楚》 任课教师课型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课时1授课日期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尊严”为主题的课例,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尊严,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为了人的尊严,我们要学会自尊和尊人。从人的尊严还可以扩展为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信仰的尊严等。尊严,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屈辱上,而是建立在自尊和尊人的基础上,建立在人与人平等的基础上。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来自十几个不同的自然村,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
3、比较差,有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导致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参差不齐。近五年的语文学习,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可以独立对文章进行阅读,只是在分析理解能力上有些欠缺,有待于老师的点拨与指导。设计理念为了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表演课本剧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要求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学习文章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本课,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
4、感受晏子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严肃、押着、赔不是、淮南、犯罪、得意洋洋、安居乐业。2、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语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晏子的聪明机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尊严的教育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教学难点:懂得尊严来自个人和
5、国家的实力;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关键问题: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语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教学方法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法: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并产生问题。2、小组合作法:通过讨论提出问题和问题。3、指导法:指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物描写方法。4、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5、表演法: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案三单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第一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明确目
6、标4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理解“使”的含义。2、说说课题的意思。3、简介晏子1、明确目标2、借助资料了解主人公晏子。自主合作品味文本20 引导初读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2、发放预习单,组内预习。3、组内交流预习单1、通读课文2、小组内自学课文,完成预习单。导读评价8 检查预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轮读2、交流题目完成效果交流预习单,初步理解课文问题生成15 创设问题生成情境1、指导学生根据预习单和课文理解情况,小组内提问,并记录。2、交流问题,师生评议问题是否有价值。对提的好的小组加分表扬3、总结,提炼本课重点问题积极针对课
7、文内容提问,训练自己抓住重点提问的能力归纳拓展初步感受晏子的机智3总结找出课文讲的晏子的三件事,复述事件学生谈自己对晏子的印象 第二课时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明确目标4播放情景片段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2、目标呈现①重点品位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②朗读课文,感受晏子的机智1、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2、观赏晏子的形象 自主合作品味文本10 创设体验和生成问题情境1、整合学生“生成单”上的问题2、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