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吴红清《幼儿简单算术教学》学后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简单算术教学》学后感幼儿学习数学,主要是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数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数学归并入了“科学领域”,这样就有关数学学科中原来具体明确的目标、内容、要求概括化了。就数学而言,在原本的分科教学模式下,原来的教学大纲都有明确要求和说明了各年龄班学习内容和所要求达到的目标,而《纲要》的“科学领域”目标一共有五条,而非常明确提到“数学”
2、的只有一句“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和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样教师就误认为《纲要》对数学教育不是那么重视了,而认为数学教育只是在生活、游戏中进行,正规的数学教育活动被淡化。 “自从《纲要》颁布后,幼儿园主题网络课程的出现,已经大大削弱了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忽视数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也是零散的,没有体现循序渐进的要求。主题网络课程较多是以语言、科学常识类的内容为主线,而同是科学领域中的数学很难整合在主题网络中”。于是就有了一些很牵强的做法,数学知识能融入主题的就融入,不能融入的就不去理会,为整合而整合的教学现象比比皆是。数学
3、本来就是一门抽象、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需要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学习才能掌握的,但现在“幼儿园主题网络教学”和教师对《纲要》的理解偏差,提供给幼儿系统,循序渐进的数学学习机会大大减少。春天来了,“主题网络”千篇一律定为“春天”,学习赞美春天的儿歌,了解春天出现的景象等等。夏天一来,主题又换成了“夏天”。这些做法导致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全面,不系统,学了也不会应用。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学习数学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不会理想。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数字7、2、5,请幼儿看数字列出算式,即2+5=7、5+2
4、=7、7-2=5、7-5=2。幼儿列出了算式,教师的教学就结束了,实际上幼儿对算式所表达的意义是模糊的,甚至是不理解的;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重视自己的讲解演示,让幼儿记住运算结果,而忽视幼儿的实际操作感受;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