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

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

ID:5492419

大小:1.12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7-12-13

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_第1页
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_第2页
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_第3页
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_第4页
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能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护肝药物分类降酶为主退黄为主改善微循环改善肝细胞代谢(解毒)促肝细胞再生抗肝纤维化抗炎为主一、降酶为主——五味子制剂木兰科果实(尤核仁):降酶最强(近期)适应症:慢肝(轻中度)的心理治疗联苯双酯滴丸护肝片——五味子浸膏、胆汁粉、促肝浸膏、绿豆粉五酯胶囊健肝灵——五仁醇肝加欣——五仁醇、动物胆汁粉双环醇(百赛诺)——五味子丙素降酶为主——水飞蓟素菊科草本植物(原产南欧/北非民间草药)常用品种:复方益肝灵——水飞蓟素+五仁醇西利宾胺水林佳利加隆——德国水飞蓟素种子二、退黄为主——苯巴比

2、妥(鲁米那)------肝内胆汁郁积(Gilbert、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等)腺苷蛋氨酸(思美泰)----特异性治疗肝内胆汁郁积门冬氨酸钾镁熊去氧胆酸(优思弗)苦参素其他中成药----苦黄(苦参、大黄)—茵栀黄(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岩连黄—舒肝宁(茵栀黄、灵芝)—麝香注射液(金威再生,麝香、郁金、冰片、薄荷脑等)三、改善微循环机理:双向调节血管张力(解痉/维持低阻力)——受体激活,和/或血栓素(TX)B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性: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降脂,降粘常用品种:西药制剂:654-2

3、前列腺素E1(凯时,赛尔,保达新)多巴胺、酚妥拉明、潘生丁、肝素中药制剂:复方丹参、灯盏细辛、刺五加、舒血宁(银杏叶)葛根素(普润葡萄糖液,博迈注射液)生脉——红参(君)、麦冬(臣)、参芪扶正注射液、三七总皂甙(血塞通)蝮蛇栓酸酶、龙血竭四、改善肝细胞代谢及解毒——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分子结构:γ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品种:松泰斯古拉定泰特阿拓莫兰改善肝细胞代谢及解毒——能量制剂共同作用——参与细胞代谢、产能、解毒—1,6-二磷酸果糖机理:加速糖酵解(肝病常缺氧);改善膜极化状态;改善细胞氧供及微循环不足

4、:不易进入肝细胞、肾损?—怡新力(ATP+CoA+胰岛素4U)—贝科能(复合辅酶,NAD、GSH、Ade-SD4、ATP、CoA、FDP)—肌苷(次黄嘌呤核苷)/葡萄糖液(百能)机理:入胞后转成肌苷酸,激活丙酮酸氧化酶:①使无氧酵解→有氧氧化;②防止细胞酸中毒改善肝细胞代谢及解毒——其他制剂维生素类:—E(抗氧化),B、C(解毒);水溶性Vit(九维他)肝太乐(葡萄糖醛酸内酯)理倍奥(二异丙胺、葡萄糖酸钙)—提供甲基(合成卵磷脂、B12、叶酸、肌酸、核酸);祛脂双糖制剂:乳果糖(杜秘克),乳梨醇(拉克替醇,天晴

5、康欣)五、促肝细胞再生——肝细胞生长素作用:—蛋白合成↑(刺激DNA),能量代谢↑—免疫(吞噬细胞)↑—抗毒(降低内毒素并阻断其诱生TNF,抗脂质过氧化)—抗纤维化近年认识:—暴肝否定(HGF高正常人20倍,且来不及奏效)—与甲胎蛋白相关性?品种:促肝(乳猪)、威佳(乳猪)、因必斯(乳猪)、肝复肽(小牛)、肝乐宁、圣泰(小牛血清)、江世肝宁片促肝细胞再生——肝病氨基酸制剂氨基酸营养疗法近年高度重视:肝再生原料肝病氨基酸不平衡说:丙氨酸↑,支/芳↓促肝合成蛋白优点(较外源输入):—合成肝细胞结构蛋白、代谢酶:有助

6、肝再生修复—合成的白蛋白半衰期长:体现更好生理效应—合成其他功能蛋白:抗感染、凝血等常用品种:肝安、六合促肝细胞再生——其他疗法G-I疗法:G(1mg)+I(10u)(2-4周)近年否定:慢重肝疗效差于暴肝——常有高G/I/C肽血症副作用多——低血糖、低血钾、门脉血流↑生长激素:思增4IU皮下或肌注(隔日×2周→每周×2周)10IU皮下或肌注(每周×4周)安苏萌4IU皮下或肌注(每周2次×1-2月)注意:血糖↑癌症改善肝纤指标若干品种:—葫芦素—肝复乐—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木鸡—安络化纤丸(地黄、三七、水蛭、地

7、龙等)—二十五味松石丸六、抗肝纤维化7.抗炎为主-----甘草酸制剂以美能为代表具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抑制肝脏炎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抑制细胞核因子NF-kB的活化,从而抑制许多炎症因子的合成和释放1抑制磷脂酶A2和脂氧合酶,从而抑制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栓素A2等)的产生2促进抗炎因子的合成和分泌促进肝脏的树突状细胞合成和分泌更多的白介素-10(一种炎症抑制因子),从而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3抑制补体引起的肝细胞溶解4Ref:1.HironoriTakeetal.JPharmacolSci.2008;106:

8、460-468.2.YoshihitoShimoyama.BiolPharmBull.2001;24(9):1004-1008.3.FumitakaKawakamietal.JBiochem2003:133;231-237.4.TsuyoshiYoshida,etal.EuropeanJournalofPharmacology576(2007)136–142.Ref.ParkBK,e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