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

ID:54923824

大小:654.8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5-04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_第1页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_第2页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_第3页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_第4页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固离锻食讲学2014.3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胡百精摘要:集体记忆是族群认同的基本依据,是共同体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互联网改造了人类的时空观和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为集体记忆的书写和阐释带来了挑战:祛魅、断裂、窄化、公共舆论主导、常人社会消费和部落化等。这些挑战加剧了现代认同与合法性危机,同时也潜隐着再造社会团结与共同体生活的可能性。应当促进多元协商、构建公共领域和重彰价值理性,以形塑互联网时代的集体记忆、族群认同与合法性。关键词:互联网;社交媒体;集体记忆;认同;合法性;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206-3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804(2014)03—0098—09集体记忆是族群认同的基本依据,是共同体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拥有集体记忆未必能够构建和维系一个族群,而集体记忆的消失则注定造成共同体的孱弱、分裂和覆灭。对大多数族群而言,集体记忆意味着基于“我们”的话语和行动而形成的共同的命运感、共通的文化血缘和共持的价值信念。国家层面也是如此,按照英国社会学者史密斯(A.D.Smith)的观点,除历史形成的领土因素外,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法律一政治”共同体,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共同体。①前者仰

3、赖于国家机器的普遍强加及其合法性论证,后者凭的则是集体经验、历史记忆和共享的文化符号。在民族国家主体性和自我认同的形塑中,集体记忆乃是凝聚性的文化结构,对内促进认同与融合,对外实现区隔与“划界”。互联网正在剧烈改造社会发展现实,深度干预人类文明的未来图景,同时也从“当下”出发重写历史、传统和集体记忆。谓之重写,至少存在两个理由:一是互联网重构了人类的时间与空间观念,而时空观的变革必然带来诸如“我是谁,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之类根本问题的再次发问;二是互联网使大众成为集体记忆的生产者,精英在集体记忆的唤

4、醒、转述和创造上的垄断地位被弱化,而大众书写和权力关系调整必然改变集体记忆的形态、载体、建构机制和消费方式。总体而观,互联网引发了包括民族国家在内的族群认同和合法性危机,集体记忆的重写、解构既是这一危机的反映,也是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作者简介: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新闻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2。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科研项目“社会转型与媒体转换期集体记忆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①Smith,Anthony,NationalIdentity,Lon

5、don:UniversityofNevadaPress.1991,p.11.98互联网与集体记忆之一。因此,如何构建互联网时代的集体记忆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社会和文化议题。一、时空虚化与语境再造记忆起初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用以说明个体如何在头脑中留存和理解往事。1925年,法国社会学者哈布瓦赫(MauriceHalbwachs)将个体记忆放大至社会群体层面进行考察,提出了集体记忆概念: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哈布瓦赫认为,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人们通常正是在社会之

6、中才获得他们的记忆的。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和对记忆加以定位。”①实际上,哈布瓦赫延续了他的导师涂尔干(EmileDurkheim)的“集体意识”概念,后者认为并不存在纯粹的个人记忆,记忆皆是社会成员在交往中因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和共同价值而形成的思想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学者康纳顿(PaulConnerton)呼应了哈布瓦赫和涂尔干,提出人类历史文化之中持存着集体记忆或日社会记忆。他强调,“任何社会秩序下的参与者必须具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大多取决于我们

7、对过去的了解;我们有关过去的形象,通常服务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合法化。”②集体记忆既是实在的,也是建构的。一个婴JL~,I开口说话,族群传统的语言、习惯和祖先的灵魂便开始复活。这一方面意味着婴儿习得了集体记忆指涉的实在之物,一方面也表征着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情感、文化和信念在当下语境的重构。作为实在的证据,集体记忆成就了一种依循时间序列的定向认同:在历史的某些时刻,“我们”一同经历了伟大与平庸、庄严与屈辱、辉煌与苦难,那里有永当铭记的事件、英雄和力量。哪怕历史的原貌早已支离破碎,这些记忆却光明朗耀,照亮“我

8、们”脚下的来路。而作为主观建构的意义体系,集体记忆则超越了对具体历史情境的叙述,具有精神、象征和文化上“内在规定性”的价值。在族群的文化再生产中,集体记忆及其承载的传统价值得以存续,同时也会基于族群的现实需要而被重构。合理的重构自然是必要的,但颠覆集体记忆则意味着背叛历史,并将导致族群当下的认同和信仰危机。除了作为“证据”和“意义”这两种文化向度的解释外,如果把眼光投向现实,集体记忆更为直接的功能乃是族群经验和教训的累积。集体记忆为族群提供了相对平稳、可靠的生活策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