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的雅与俗-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登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17卷第2期..Vbl17Nb2JOURNAI‘OFlNANUNIVERSITYosoPhy&SoeialSdeoEdition.1995年4月(Philen)APr1995古代文学的雅与俗涂光社,,提要中国古代文学中雅与俗的对立早已存在二者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雅文学虽然.,,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但它的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雅俗文学在审美情趣上的分野显现着不同..,文化层次上的追求文学作品的雅俗共赏是创作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关键词古代文学审美情趣雅与俗、,、、“”“”,“”,通常让人们在谈吐风度衣着装饰的雅与
2、俗中作出取舍无疑都会以雅为上、“”“”.“”、,,取雅而弃俗雅是气质修养文化层次高的表现为一般人所企慕否则就不会孜孜以,“”。求乃至于出现本为俗类却偏要附庸风雅的人和事了、。“”,“”“”,“”书法绘画有俗笔下棋有俗着俗手人和物也有俗气的如果人们的思想言行“”,,。“”,被舆论斥为俗不可耐则其人必然众所同弃难有翻身之日了倘若说俗必受唾弃则也.“”。未尽然人们口语中经常引用的俗话中就常存真知与哲理艺术产品市场上更常有一种令“”,“”。、:少费解和担忧的现象对俗者趋之若鹜而对雅者却很少有人问津“”“”。雅与俗的问题有时不免令人困惑对此古
3、人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是否能从中得到解答它的某种启示呢?从雅与俗的角度考察文学古已有之.早期有关雅俗的议论一般并不针对文学样式而发,、、,.自宋元戏曲评话小说兴起人们对于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样式的价值逐步有了新的认识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明人李梦代小说家指出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阳《诗集自序》云:而文人学子这不音是对通俗的今真诗乃在民间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民间歌谣的肯定更是对徒具文字能力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文人雅士的诗作的批评其后这类对通俗文学的称赞更是屡见不鲜了.,,,尽管代有才人流派迭出元明
4、清的正统诗文作者力求追攀前人寻求突破然而他们可以。,拓展的领域是很有限的唯有通俗文学样式显示出广阔的前途小说戏曲人主文坛的大势已.不可逆转,晚清的改良主义者曾经极力鼓吹小说的社会功能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认为它对、、、、、、,国家和人民的落后与进步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把振兴国家道德宗教政治风俗学艺人107。心的希望寄托在新小说的创作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勃兴以来随着人们文学观念的更新创作活动中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有的学者进一步反思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提出俗文学概念并为它在历史中的地位鸣。“”:不平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
5、》给俗文学定义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说,,,,就是不登大稚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差不多除诗与散文而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凡不登大稚之堂凡为学士大夫所郡夷所不屑的文体都是俗文学“”,“”“”郑先生虽未直接提出雅文学的概念但其俗文学是与登大雅之堂的学士大夫的诗。“”“,:文相对而存在的他认为俗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主要的成分且也成了中国文学的中。”“”,心郑振铎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推崇俗文学其
6、《中国俗文学史》是胡适《白话文学史》之后以.,新观点反思中国文学历史的又一重大收获胡适先生的书只叙述到唐代而郑著则是通,,。史宋以后尤其详尽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的地位及其对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从俗与雅的角度考察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别开生面的,能揭示左右文学发展的某些社.,“”“”.会因素和审美机制不过郑著褒扬俗文学的时候对于雅文学的贬抑似有过分之嫌俗文学是否自始至终都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流呢?雅文学在中国文学殿堂中的地位如何正确评,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雅与俗的审美倾向如何影响艺术创造等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今天的作家何去何从?能不能
7、以古为鉴呢?一、雅俗对立的出现与范畴的形成,。雅与俗作为一对范畴出现是比较晚的然而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这两种倾向的对立《诗、、,..经》的风雅颂中雅诗是用雅言写作和记录的雅言是周王朝中心地区的语言《诗序》说:“,,。”,.雅者正也言王政所由兴废也更赋予雅诗以宣明王道匡俗正谬的使命雅诗被以雅乐,,.“演奏雅乐堂皇温润中正和平是用于郊庙和朝会的贵族音乐郑玄注《周礼》风赋比兴雅、”“,,。”.:;颂云雅者正也古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雅有传统规范的意蕴“”,,与雅乐相对的是郑声(或称郑卫之音)正统乐论认为郑卫的地方乐歌靡丽放纵有失中·,“.”“.和
8、之旨所以《论语阳货》中孔子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卫灵公》记载:颜渊问为邦子‘,,,、’,,.,.”:日行夏之时乘殷之骆服周之冕乐则《韶》《武》放郑声远按人郑声淫俊人殆孔子、,。,排斥贬抑郑声的同时对《韶》《武》所代表的雅乐推崇备至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