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5590
大小:480.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7-12-13
《脊髓疾病的诊断和查体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脊髓疾病的定位诊断和查体一解剖一、位置与外形位于椎管内。外形为前后略扁的圆柱状,外包以三层被膜。成人全长40~45cm,上端平枕骨大孔处续于延髓,下端变细称脊髓圆锥,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故临床上常在L3-4或L4-5之间进行腰麻或腰穿。圆锥向下为无神经结构的终丝,围绕终丝周围的腰、骶、尾脊神经根共同构成马尾.脊髓共分31节:C8、Th12、L5、S5、Co1。脊髓全长可见有两个膨大:颈膨大cervicalenlargementC4-Th1-2腰膨大lumbosacralenlargementL2-S3分管上、下肢运动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关系脊髓节段椎骨序数之差C1-40C5-8、Th1-4-1
2、(比同序数椎骨高1)Th5-8-2(比同序数椎骨高2)Th9-12-3(比同序数椎骨高3)L1-5Th10-12S1-5、CoL1及下缘脊髓节与椎骨对应关系歌诀颈节一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一;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二、脊髓内部结构Internalstructureofthespinalcord脊髓为管状结构,在横断面上可见脊髓由其中央叫certralcanal,两侧对称状似“H”形的叫graysubstance(matter),周围的纤维束叫whitesubstance(matter)共同构成。灰质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侧角;白质可分为:前索、后索和外
3、侧索。1、脊髓丘脑束前束:前束位前索(前根)脊神经根内侧。传递粗触觉,损伤后对触觉功能影响不大。侧束:位外侧索。传递痛、温觉。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联合交叉。一侧损伤将引起损伤平面对侧1-2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2、薄、楔束位后索,薄束内侧,楔束外侧(楔束在Th4以上才有)。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及精细触觉(辨别物体的纹理和两点距离)。后索损伤表现为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闭目难立征、闭眼指鼻不准、不能判断检查者在患者皮肤上所写的文字和图形(但能被视觉纠正)。3.皮质脊髓束位置:皮质脊髓前束,位于前索,前正中裂两侧。皮质脊髓侧束,位于外侧索。皮质脊髓前外侧束,位于前索和侧索内。功
4、能: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损伤后表现:一侧损伤,伤侧平面以下的肌出现痉挛性瘫痪,上、下肌瘫痪,躯干肌不瘫痪,不能随意运动,肌收缩力增强,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Bahinski's征Sign)。浅反射:减弱或消失。二脊髓节段损害的定位诊断1、高颈段(C1~C4)1、枕颈区放射性痛,四肢痉挛性瘫痪,并躯干、四肢的感觉障碍。2、如膈神经和肋间神经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3、当累及枕骨大孔区可有颈项强直、强迫头位、后组脑神经、延髓、小脑受损及颅内压增高表现。4、上颈段病变常伴高热2、颈膨大段(C5~T1)1、肩及上肢放射性疼痛。2、上肢弛缓性瘫痪,下肢痉挛性瘫痪。3、病灶以下感觉障
5、碍。4、Horner综合征:C8~T1受损侧出现眼裂狭小、瞳孔缩小、面部无汗和眼球内陷。5、上肢腱反射的改变,有助于受损节段的定位,如肱二头肌反射减退或消失,肱三头反射亢进,提示病损C5或C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C7。3、胸段(T2~T12)1、早期胸腹背部放射痛及束带感。2、损害平面以下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平面是确定脊髓损害节段的重要依据。3、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上、中、下腹壁反射中枢分别在T7-8、T9-10、T11-12,其消失平面有定位意义。T10节段受损时,出现毕佛(Beevor)征:即由于腹直肌上部正常,下腹瘫痪,仰卧起坐时,可见脐孔向下移动
6、。4、继而由一侧下肢发展至双下肢无力及麻木,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并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障碍。肋间神经分布歌诀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脐轮水平处;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列腹股沟。4、腰膨大段(L1~S2)1、腹股沟、臀部、会阴及双下肢放射性根痛。2、双下肢弛缓性瘫痪。3、膝反射、跟腱反射、提睾反射消失。4、明显的括约肌功能障碍。5、圆锥部(S3~尾1)1、大腿后部、臀部、会阴肛门区有鞍状感觉障碍(“马鞍区感觉障碍”)。2、膝反射、踝反射和肛门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3、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早,但根痛不明显,下肢运动功能正常。6、马尾(脊柱L2以下)1、下肢根痛明显,单侧
7、或不对称。2、小腿肌肉萎缩。3、损伤神经根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神经营养不良。4、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5、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较晚。三脊髓内与髓外病变的定位(一)脊髓内病变脊髓内病变有以下临床特点:(1)无或少见神经根痛,如出现自发性痛,则常为一种不定位的烧灼样束性疼痛。(2)由于深浅感觉的传导束常不同时受损,故临床可发生感觉分离现象。(3)因排列在内侧的脊髓丘脑束先受损,故浅感觉障碍自病灶部位开始向下发展。(4)鞍区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