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728792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四章第一节课的第二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圆的对称性,研究圆的轴对称性与垂径定理及其简单应用,为今后证明圆的弦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做好铺垫,同时也为进行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垂径定理是圆的核心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重点:垂径定理是今后解决有关计算证明和作图问题的重要依据,它有广泛的应用,是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
2、点:由于垂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比较复杂,很容易混淆遗漏,所以,对垂径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的区分是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知二推三”。目的分析:1、认知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3)学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的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发现”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3、情感目标:利用圆的轴对称性,通过联系、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二、教法:这是学生刚刚接触圆的基础知识之后的第二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我选用
3、引导发现法和直观演示法,组织学生参与“操作---观察---猜想---发现”的活动,最后直观得出定理。例题的设计反应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利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这符合教学论中直观性与可接受性原则。再利用电子白板的图形拖曳功能进行操作,效果更佳。对于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可以表述为(1)过圆心;(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三、学法:根据学生
4、初学圆的知识,同时接触垂径定理的5个元素,在第一节内容能够记熟实属不易。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引导他们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学会简单的应用垂径定理。四、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来完成。1、情境引入教材从一开始,首先提出求赵州桥主拱半径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本节的知识。作为一个引子,让学生有一个实际的情境,同时也是一个铺垫,吸引学生兴趣,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把《赵州桥》讲得更加故事化,让学生感觉越有料越好。2、思考探究-3-通过一
5、个探究栏目,让学生探究出圆是轴对称图形的结论。先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作一个圆,把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直径两边的两个半圆就会重合,这一点学生可以很直观的判断出来。在此基础上,让同学们所作圆中作图:(1)任意作一条弦AB;(2)过圆心作AB的垂线得直径CD且交AB于E。老师白板演示,说明CD是垂于弦的直径,并设问:它除了上述性质外,是否还有其他性质呢?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此时教师板书题目“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导出新课。3、讲解新知为了再现垂径定理的发现过程,先从实验开始,让学生将上述作好的圆沿直径CD对折,
6、观察重合部分后,发现有那些线段相等、弧相等,从而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获得感性认识,并得出猜想:在圆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垂直AB于E.那么AE=BE,AC=BC,AD=BD.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图形,大胆的运用叠合法去发现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为了让学生对定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要求学生分清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定理的题设有两个(1)直径(2)垂直于弦;结论是(1)平分弦(2)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这样在新课讲解这个环节中:(1)充分用教具于实验的直观性,有力地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地学
7、习兴趣,使学生地思维逐步展开;(2)加强学生对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地翻译;(3)突出知识地产生过程,教会学生会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突破教学地难点,为达到本课地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定地基础。接下来出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快速抢答:(1)直径平分弦;(2)垂直于弦的直线平分弦;(3)垂直于弦的半径平分弦。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进一步强调垂径定理的两个条件“垂”与“径”缺一不可。在此基础上,可将定理中的题设与结论进一步明确、直观化,即定理的变式:文字语言:一条直线(1)过圆心,(2)垂直于弦,则(a)平分弦,(b)平分弦所对的劣弧,
8、(c)平分弦所对的优弧;符号语言:(1)CD过圆心,(2)CDAB于E,则(a)AE=BE,(b)AC=BC,(C)AD=BD.这样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使用垂径定理时的两个条件与可得的结论,同时为下节课奠定基础。4、运用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