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课程标准制定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3课程标准制定方案课程标准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对课程改革起到指导、引领作用,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定本意见。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
2、程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结合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2、发展性原则紧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专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
3、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三、制定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四、具体要求1、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专业人本培养方案中
4、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发课程,贯彻“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要求,实现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2、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过程,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主动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职业能力。3、专业核心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遵循职业性原
5、则,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五、课程标准的制定程序1、课程标准由课程所属教学系部组织制定,在教研室主任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编写。2、各系部负责组织相关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课程所
6、属教学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各系部主任审批签字送报教务处。3、教务处依据原则意见对课程标准进行审查、汇总后,由主管校长审批执行。六、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1、课程标准是学校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系部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教材或编写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学校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时,在保证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允许根
7、据当时的培养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各专业在执行课程标准遇到问题应及时向系部主任和教务处报告,研究并妥善解决。3、课程标准要不断完善与优化。由于专业发展、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课程发展、技术改进等因素影响,可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微调可由各系部自行进行,重大调整须经相应系部主任同意,向教务处提出修订申请,批准后实施。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定的要求相同。七、课程标准参考格式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1、总目标2、具体目标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原则上分为二个层级,可
8、采用表格表述方式,也可采用文字叙述方式。(一XXXXXX(第一层级教学目标:活动安排:考核评价:1、XXXXXX(第二层级知识要点:技能要点:┉┉┉┉四、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考核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五课程资源开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