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

ID:5444801

大小:1.05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7-11-12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_第1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_第2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_第3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_第4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它的精神活动的反思,从这个意义说,一个民族的哲学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高成就,也是它的理论思维的最高发展。——冯友兰(我国著名哲学家)请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思想是什么?导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线索:主流思想是什么?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1.“百家争鸣”的含义: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3、合作探究:“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也说明了: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商鞅、韩非子墨子合作探究:百家争鸣对中国有何重大历史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你对孔子知多少?1、孔子孔子(

4、前551-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3岁丧父,17岁丧母,从小虚心好学。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30岁开始私人讲学。50多岁又从政,担任司寇。55岁仕途失意。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到处碰壁。68岁返鲁,晚年潜心办学和整理文献。享年73岁。后被尊为“至圣”。(1)孔子的生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资料回放1、孔子(1)孔子的生平(2)孔子的思想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论语·卫灵公篇》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了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材料三:“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思想主张材料四: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1、孔子(1)孔子的生平(2)孔子的思想主张①创立儒家学派,思想核心是“仁”②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③行为规范上,主张“克己复礼”④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古代典籍综合探究:孔子的思想主张

6、在当时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孔庙大成殿杏坛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讲学的地方,后人在孔庙大成殿前筑坛以示纪念。孔府大门孔林中的孔子墓2、孟子(1)孟子的生平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著有《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2、孟子(1)孟子的生平(2)孟子的思想主张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3、荀子(1)荀子的生平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著《荀子》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3、荀子(1)荀子的生

7、平(2)荀子的思想主张(1)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2)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3)礼法并用(4)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孔子说:“性相近也。”——《论语·阳货》孟子说:“人无有不善。”——《孟子·告子上》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思考: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学思之窗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