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

ID:38413219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2

一个民族的文化_第1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_第2页
一个民族的文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个民族的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个民族的文化,需要有人来呈现——读《杨明渊散文选》罗家贵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就给曾经有过书信来往之缘的杨明渊老师写了一封信,也请他老人家帮助指点指点我的一篇散文。接近一个月,杨老师的回信来了。是啊,他也该忘了十多年前给他写信的我了。他给我讲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还特别指导了我的那篇散文。没过几天,杨明渊老师给我寄来一本《杨明渊散文选》!这是苗族作家群出版的25卷本的“苗族作家作品选”集之一啊!这可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好书啊!我一口气浏览了全书,之后又去一篇一篇反复去咀嚼,回味很浓,受益很深。《杨明渊散文选》,深深铭刻苗乡

2、情结。正如老作家所说:“苗岭高耸峻拔的山,曲折蜿蜒的小路,秋末初冬的霏霏细雨,春寒的茫茫雪野,便是苗族人繁衍生息的环境”。而西迁云贵高原的苗族人居住的环境,甚至比这还要恶劣得多。尽管如此,“儿不嫌母丑”,苗族人和其他民族一样,始终在自己的血液里永恒的波动着故乡的情结。1935年出生在贵州省黄平县的一个叫老虎坳的杨明渊老师,1951年参军驻守云南边防,参加过边境的剿匪战斗,负过伤,1957年专业到云南日报当记者,1978年调《滇池》任编辑,1986年调昆明市文联任专任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明渊散文选》,选了3

3、3篇“情系苗山”,选了12篇“彩云之南”,选了10篇“人和动物的故事”。尽管“彩云之南”和“人和动物的故事”无比精彩,但我最热衷的还是那33篇的“情系苗山”。生在云南长在偏僻孤独的独家村的我,能对苗族聚居村落来一次心里的流浪,是我此生最大的慰藉。少小离家的老作家,在心底源源流不尽对故乡的情思。《苗乡之恋》,作者开篇即是“我久久眷恋着家乡的热土…”,我们可以感同身受,作者每次回乡心灵间波动的激切的浪花,一同波及到我们读者的心底,引起共鸣,久久在回荡。《老虎坳——故乡情怀》,老虎坳,这是老作家的故乡,曾是老虎出没的地方

4、,可见环境的恶劣;但苗族人就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息。愚公可以移山,但压在苗族人的头上的山却是不容易移走的。虽然这样,但每个从这里走出的人,都把这里当作一生永恒的家园,而且置于心灵的巅峰,永久的仰望、回望。《磁带上的歌》,生长在条件优厚的环境里的人是没法体会贫困条件生存的人们的渴望的,就如“饱肚人不知饿肚人饥”,磁带上的歌,是苗乡人了解、认识外面世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屈居于大山之中的人们就不一定知道了),所以故乡人是那么好奇,那么认真,那么多投入。而换作繁华世界里的人们,是不屑一顾的啊。《访

5、千户苗寨》,作者所访的千户苗寨,在黔东南一个叫西江的地方。可在我们的眼里,那是苗家的大都市了。因为苗族人为了躲避灾难,四散逃亡,能聚集在一地这么多人口,实属不容易。人居多的地方,视野就更宽、更广,也更向前发展啊。《杨明渊散文选》,对苗族的标志物——芦笙及芦笙舞的文化蕴含,做了极好的呈现。苗寨芦笙的起源,传说很多,作者没有去阐述,作者把自己的心力放在与芦笙、芦笙会的离奇的故事里,放在新时代的欣欣向荣的环境里赞誉,这是对民族文化的敬畏和赞颂。许多的社会学家共同的观点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苗族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但就

6、是缺少把这些优秀的文化呈现出来的人,让世人了解,让大家去研究,让苗族的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繁荣、发展。沈从文的作品,让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走得最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推进。杨明渊老师的《苗山行——芦笙会随记》、《欢乐的芦笙会》、《笙歌袅袅》、《芦笙的故事》,直接的把“苗族芦笙文化”呈现于报刊,呈现给世人,这多好啊。《杨明渊散文选》,对苗族刺绣的冷静思考是值得关注和推介的。据有关资料研究报道,苗族服饰是的款式达一百二十多种,是世界上服饰最丰富的民族之一!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根源。我们不清楚,古代的苗族人也是否穿那

7、些洁白的麻布粗衣。那麻布粗衣,一身洁白,不在上面落些图案,那将是多么的单调啊。所以在麻布粗衣上刺绣,是一种创造,也是苗族人对美的追求的最为有力的证明。《刺绣断想》,《苗女的绚烂绣锦》,是作者对过去苗族美丽的刺绣的赞美褒奖,还有期待的冷静的思考,值得我们去领会,值得我们去改进,值得我们去发展。《杨明渊散文选》,对苦难深重的苗家人发展历史深刻的追思。苗族人在地球上的流浪的足迹,可与犹太人相提并论。我不知道,也查不到有力的证据,证明苗人是那么的可恶、可恨(也许带有点感情的色彩在里面吧)。在《苗乡之恋》里,作者写到:“在清

8、朝咸丰——同治年间(1855年——1872年),杨大陆和首领张秀眉率领苗民举旗挥戈反清抗暴,苦战十八年,终因寡不敌众,加之武器原始,又出了内奸而失败。当时朗德上寨有71户共214人,寨子被清军一炬夷为平地,人口几乎被杀绝,逃脱幸存下来的只有4户15人”。《太平洞》,向我们讲述黄平县谷龙镇太平洞,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民起义、苗族群众躲避清兵扫荡戮杀遗址。苗民在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