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418317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6
《苏玉云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案执教人苏玉云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2、了解孔子思想,获得人生启示。教学重点: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教学难点: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教学过程一、修身名句赏读导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赏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二、齐读全文,检测字词掌握情况(一)通假字1.可谓好学也已(通“________”)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2、不知,是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七十而从心所欲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就有道而正焉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5、愿无伐善,无施劳6、天下归仁焉7、就有道而正焉(三)词类活用1.饭疏食、饮水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4.就有道而正焉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不义而富且贵7.戒之在得8.请事斯语矣三、小组合作探究1、《〈论语〉十则》的前面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提示: 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子食无求饱
3、,居无求安”;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在学习的问题上,要谦虚、诚实,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如何理解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志向?提示 以仁爱的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并由此解决社会问题。孔子的基本思想就是“仁”。3、孔子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提示 孔子的这句话是从君子的人格修养上来说明智者与仁者各自所具有的不同的品质特征的。“知者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这同智者捷于应对、敏于事功的精神品质相
4、类似,能够引起智者精神上的共鸣。同样,“仁者乐山”,是因为山屹立不动、宽厚育物的静的特征同仁者宽厚爱人、沉着稳健的品质有相通之处,能给仁者带来精神上的喜悦。4、如何看待孔子对于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提示 这是孔子和儒家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重视和坚守民族气节的优良传统。没有“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就做不到富贵不淫;没有“不改其乐”的精神,也就做不到贫贱不移。这种思想对于我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积极作用。5、第四则是师徒关于志向的谈话,从这则谈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师徒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子路:愿意广结
5、朋友,重情疏财,性格豪爽,为人率真;颜渊:性格内敛、谦逊、有克己的态度,不事张扬;孔子:仁者的胸怀,庄重、理性的长者风度。6、通过学习理解本课的知识,请结合“克己复礼”谈谈“礼”和“仁”是什么关系?提示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一内一外,互为表里,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礼”要以“仁”为基础,靠“仁”来维护,离开“仁”,“礼”就徒具形式;“仁”也正是为了维护“礼”,“仁”的具体内容是由“礼”的要求来规定的,离开“礼”,“仁”就无所依托。四、拓展迁移一本《论语》,博大精深,从人立身处世的准则,到治国之道,无所不包。弱水三千,只取其中一瓢饮,就够我们琢磨的了。请
6、选取《论语》中你所欣赏并且有感悟的一则话语进行阐发,表达你的感想。示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与水,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山因水而俊秀,水因山而灵动。山水的融合,才是纯粹的美,才有无穷的魅力。仁者在山的稳重博大中,磨练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望水而思,思考宇宙人生无穷哲理,成就自己的智慧人生。水,由于各人际遇、心境不同,有不同的读法。静品,方能进入神清气爽的境界。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
7、近高低各不同”,同样有不同的读法。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是一种自知之明的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是又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山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灵动的,有生命的。读山,读怪石嶙峋中一棵树,读出生命的顽强;读草木攒动,读出生命的活力;读岩石积淀,读出生命的沧桑。各人眼中的山体现更多的是他们的人生情怀。五、作业完成《学海导航》上该课作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