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

ID:11268987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1页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2页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3页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香玉》对外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开课教案。香 玉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感受女性形象之“美”2、体味人物之间的“至情”3、了解创作主旨,“孤愤”如何理解,由“至情”和“女性美”的角度探究《香玉》所寄托的“幽情”教学重难点:对所寄“幽怀”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具选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说聊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听歌曲《说聊斋》创设情境二、导入1我们听的歌曲题为《说聊斋》,今天我们一起说说《香玉》中的人与情,解一解作者的“幽怀”。(板书:谈“情”说“人”解幽怀)导入2《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三百多年间广为流传,曾被誉为“风行天下,万口传诵”的“一代杰

2、作”!,形成“几乎家有其书”的气象。那么《聊斋志异》为什么会如此受人欢迎?我们今天就来尝试探究一下其中原因。三、品“美”文----解读文本(一)情节之美——跌宕起伏,荡气回肠。过渡:读完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个字“美”,今天我想让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感受下这篇小说“美”在哪里。让我们先进入小说的情节,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内容。1、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划分段落开 端(1):宫中读书,黄生邂逅二女郎发 展(2):香玉不测,绛雪为友伴黄生再发展(3—4):至情感天,黄生细心护牡丹高 潮(5):香玉再生,二情依依再续缘结 局(6):眷眷情深,黄生二女共生死2、情节

3、很美,“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说情节上的最大特点恰恰就是----“跌宕起伏”,请同学来说一说小说的情节为什么说是“跌宕起伏”的?(二)人物之美——性格鲜明,色彩特异通过分析,我们看到这篇小说的情节很美,其实文中的人物也是很美的,我们来一起说说文中的人物。(板书:人)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位?(黄生、香玉、绛雪)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男主人公黄生。1、黄生——有文才,有至情(1)黄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其实对黄生都有过自己的评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找出来?明确:“不知君骚雅士”;“不知君固至情人也。”4(2)黄生有文才,有至情,不知道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

4、看出?(找并划出分别展现其文才和至情的描写)2、香玉和绛雪过渡:请找一找对二位女子的描写,并说一说,在作者的笔下,香玉和绛雪是怎样的女子?(1)首先两位女子都是花妖,一个是牡丹花妖,一个是耐冬花妖,作为花妖,自然具有花地特点,花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美丽)我们来看看文中的香玉和绛雪美不美?明确:首先外貌很美。(板书:美)(2)人美不仅美在外表,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内在美,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内在美不美呢?(分组找对香玉和绛雪的直接及间接描写并结合情节,四人交流讨论,可以两人分别找,两人分别说)明确:香玉:感情挚烈,温顺妩媚,爱情至上绛雪:矜持庄重,友善清雅,友情至上(三)

5、情感之美----一往情深,生死相依(1)故事中的三位人物性别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关系也不同,一个为妻,一个为友,但是三个人有一点是相同的,请问什么相同呢?明确:对感情都非常真挚。(板书:情)(2)为什么这样说?(找同学谈一谈)明确:香玉为爱而生,为爱而死,黄生为爱而生,三人最后相依而死,可谓都是“至情”之人。香玉与黄生的爱情,生死不渝;绛雪与黄生和香玉的友情,至诚至真。(板书:至)小结: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了这篇文章的“美”之所在,情节美,人物美,而人物间真挚的感情更美。三、明“幽”情----探讨主旨1、为何要写“至情”?引用材料:“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

6、;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自志》注:孤愤:韩非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学生看,过渡,在《聊斋自志》的这句话中,我们明确知道作者写作聊斋是有所“寄托”的。问1.作者要寄托什么?寄托一种“孤愤”之情。(孤单,悲愤)但是《香玉》主要写的是情之至,人之美,又是怎样寄托“孤愤”之情的呢?(1)补充材料一:“蒲松龄的真实生活”——家徒四壁妇愁贫,一人在外情孤苦。一生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为了

7、生计,做了45年的私塾先生,与妻子儿女长久分离,孤苦无依,再加上他本人性格耿介,交际范围狭小,所以朋友很少。诗句:“此生所恨无知己,纵不成名未足衰。”——《偶感》“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聊斋自志》讨论1:从蒲松龄的生活境遇看,他为什么要赞颂“至情”?明确:在孤独寂寞中,抒发自己个人对友情、爱情的渴望。补充材料二:辛酸科举路漫漫,社会黑暗民生苦v康熙年间实行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继承明科举制度。4v蒲松龄为了温饱,挖空心思,一辈子用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19岁成秀才,72岁补为岁贡生,可谓饱受科举制度给自己带来的精神之苦。v蒲松

8、龄生于明末,成长并生活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