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

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

ID:54377448

大小:436.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1

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_第1页
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_第2页
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_第3页
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_第4页
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法学》1993年第1期(总第25期)因欺诈而签订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楼建波为了有效地防止、限制欺诈行为,充分地保护受欺诈人的利益,各国都不仅在民法上对受欺诈人提供救济,而且在刑法上对构成犯罪的诈骗人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规定。由于民法上、,,’〔〕一般不的救济与刑事责任的功能不同性质各异因此这种不同法律部门间的法规竞合。,,会引起法律适用上的冲突问题在于欺诈在民法上不仅会影响民事行为的效力导致民事,。,行为的可撤消或无效而且往往同时符合一般侵权行为的要件在我国现行法中以欺诈手,、,、段使他人和自己签订合同就可能既符合《民法

2、通则》第5861条《经济合同法》第7,、,16条或者《涉外经济合同法》第101条规定的要件又构成《民法通则》第17条规定的一般侵权行为。在这种情况上,受欺诈人在理论上就享有两个请求权,他既可以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要求欺诈方返还依据合同取得的财产并赔偿自己因此所受的损失也可以直。:,接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欺诈行为同时构成侵权是,,,否应允许受欺诈人选择行使请求权换言之受欺诈人能否不请求确认合同无效而直接提起侵权损害赔偿之诉?,。,对上面的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答案笔者不揣冒昧试图在参考国内外的有

3、关学说和,,。实际做法的基础上对该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以就教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大同仁一、国外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欺诈(欺骗性的不正确陈述)而受损害的一方不仅有权要求取消合同,恢复原状,而且还享有起诉索赔的权利。这种索赔之诉实质上是一种浸权损害赔偿。··之诉美国学者约翰怀亚特和麦迪怀亚特在他们的《商法(原则与案例)》一书中指:“,出在造成并非真实同意的可能的五种原因中欺诈是唯一一个不仅可以因此既解除合,。”〔2,同而且可以依侵权行为起诉并要求赔偿损失的原因英国法院在1969年的多伊布诉.oevo,a,

4、奥布比(Dyllby19692AILER129)一案中指出对欺骗性的不正确陈述而言。“,赔偿必须按侵权的原则来估算,[,大陆法系各国一般都规定因诈欺而实施的民事行为是可撤消的民事行为诈欺相对人可,,,、以请求撤消因诈欺而为的民事行为(德民123条日民96条瑞债28条泰民126条,、、,,129条法民1109条1111条1117条)并有权在民事行为被撤消后请求诈欺人按返。,还不当得利的原则返还财产[’J但这种并非受诈欺人可以采取的唯一救济方法一旦诈欺,,人的行为构成侵权行为受欺诈人也可以不行使撤消权而直接要求诈欺人承担侵权

5、的民事。:“责任台湾学者王泽鉴在《意思表示之诈欺与侵权行为》一文中指出以诈欺使他人为意,,,,。思表示者系侵害法律所保护之权益一般言之多会导致损害应构成侵权行为被害人,。,”〔6J“得依(台湾)民法第一八四条规定请求损害赔偿受诈欺而为意思表示者依民法49,第九十二条所得主张之撤消权与依民法第一八四条所得主张之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其、、,,,。”性质功能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均有不同得以并存发生竞合关系[61一些日本。【,’学者也持这种观点台湾法院采纳了台湾学者的上述观点。台湾高等法院在70年代的一个判决肯定了在诈欺,。人的

6、行为构成侵权时诈欺受害人可以同时行使撤消权和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ts]台,,湾高等法院民庭在它70年代末的一个决议中指出受诈欺人因诈欺而受有损害时在依法撤,,消因诈欺而为之行为前可以依侵权行为法则请求损害赔偿[91这实质上肯定了受诈欺人。,。『,0J选择行使请求权的权利在日本也存在着类似的判例,这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要狱予诈欺受害人选择行使请求权的权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诈欺受害人的利益。在一般情况下,诈欺相对人只要取消合同,请求恢复原状,就能充分;,,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如果法律只赌予受诈欺人撤消合同的权利则在一些情况下诈

7、欺受害人就不能充分、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因为无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诈欺相对人的撤销权的行使都是受到限制的。在诈欺相对人因某些原因不能行使撤销权时,他所享有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第一无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诈欺受害人行使撤消权均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在英美法系国家如果诈欺人已将从诈欺受害人处获得的合同权益转让给了善意的并支付了代价的第三人,则诈欺受害人将丧失取消合同的权利。但他若因诈欺人之诈欺行为而受到损害,那他就仍然享有向诈欺人起诉索赔的权利。:,,《日本民法典

8、》第96条规定a.“一(二)就对某人之意思表示第三人行诈欺时以,。,相对人知其事实情形为限可以撤消该意思表示(三)因诈欺而进行的意思表示的撤消。、”不得以之对抗善意第三人德国民法第123条(2)台湾民法第92条以及其它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也有类似的规定。在因涉及到善意第三人而不能行使请求权时,对诈欺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