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373189
大小:228.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1
《“高文低教"的提法值得商榷.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编者按】“高文低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本刊2014年第1期刊登了江苏省溧水中学初中部诸定国老师的《找准“高文低教”的定位点》、江苏省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蔡建明老师的《文本的道德主题应当高扬》,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教师来稿阐述他们对于“高文低教”的看法以及如何处理“高文低教”的艺术,其中不乏亮点。本期奉上的,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武健老师、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宋凯老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新篁初级中学任家斌老师的观点。“高文低教"的提法值得商榷武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
2、学,211504)摘要:“高文低教”的提法会引发诸多的问题:“高文”如何界定?会不会扣错了帽子?片面地强调“低教”会不会使教学走向媚俗?因为胡乱解读博取大众关注是一种媚俗,消解崇高也是一种媚俗。其实,“低教”的“教”应该指的是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目标。从“高文”到“低教”是个重要的过程,是正确地解读文本的过程,即“高解”。因此,不能让“高文低教”成为文本解读肤浅化、随意化的借口。关键词:高文低教文本解读教学目标一什么样的文本才算是“高文”?什么样的、“高文”的帽子会不会是误扣的教会成为“低教”?高与低的程度该如
3、何把“高文低教”中的“高文”是个缺少明确外握?“高文低教”的背后是不是存在教学谬延的泛化概念。虽说有些主题“很高”的文章误,会不会成为文本解读肤浅化、随意化的借“提着调”去教,会轻浮了教学目标,虚空了教口?诸多疑惑,让我对“高文低教”这种提法学达成,但故意地偏置或者替换主题,会不会深感不安,下面逐一分析。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文本解读观?从教学的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o14~3主动选择性来说,真正高调、虚空、脱离实际紧张、害怕。他对于大陆仅有的一点形象的的文章,我们或许可以选择不教,但不能故意认识,来自安东
4、尼奥的纪录片《中国》。《听听地“误读”。况且,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那冷雨》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教材的选文也日渐完善。倒是有种现象应该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引起我们的注意:一厢情愿的狭隘解读视野,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会把有些文本误戴上“高文”的帽子。扣错了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帽子,就会让我们对文本的解读远离了文本,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这种行为会把一线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引入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歧途。再⋯⋯2o12年1O月23日,在无锡
5、举办的《乡一厢情愿地把《乡愁》披上思念祖国大陆愁》公开教学活动上,当有人问在场的余光中的“高文”的外衣,便会消解了余光中在2O世先生关于课堂上教师对《乡愁》的解读对不纪7O年代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政治观。这种对,解释得是否符合作者的原意时,余光中先一味的“拔高”其实是曲解了文本的原意,远生“似乎有意不作正面回应”,只是说了这样离了作者的心思。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对余的一段话: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文本的解读上,或许刚才你们的老师解释得很好,你们自己我们只要把《听听那冷雨》未经删节的原文再的印象也很好。我们中国有一句话
6、叫“诗无认真地读几遍,再翻阅一下余光中同一时期达诂”,就是说一首诗没有最后的、权威的解的其他诗文,那么,误读的情况有可能就不会释。因为诗写出来了,到读者的面前,读者有出现。文本解读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他自己的读法,他的理解你不能说他错,除非哈姆雷特”,但违背了文本的主旨或本意,那他离题太远⋯⋯是万万不能的。我们能听出来余光中先生委婉地表达了二、片面地强调“低教”会不会让教学走这样一个信息:课堂上对《乡愁》的解读不是向媚俗或者不完全是他在诗歌里所表达的意思。余“高文低教”中的“低教”是个很难把握的光中先生接着
7、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抽象化尺度,“低”到何种程度才算是合适的,我写这首诗的时候是4O多岁,当时大陆这不仅仅是结合学情的问题,而应该是一个正是“文革”期间,在政治运动中,两岸的走动综合的考量。若是单纯把“学情”作为我们解很少。读文本的标尺,或许教学中就会出现“媚俗”这样看来,余光中写于20世纪7O年代的趋向。的《乡愁》,肯定不是对当时的大陆的眷恋。下面的对朱自清先生的两篇文本——其实,在另一篇同属这段时期创作的散文《登《荷塘月色》、《背影》的解读变化历程,最能说楼赋》中,余光中直白地表露了他的观点:“我明消解
8、崇高之后若不能把握好尺度,就会走们一起飞回中国去⋯⋯我是说,回到抗战前向另一个极端——低俗。的中国。”从中可以看出,余先生对于抗战后《荷塘月色》的情感的隐讳特征引发了众尤其是“文革”时期的大陆不了解,甚至感到多教师的探索:有人联系作者当时的生活现2o14~3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0撬实,由朱自清与武仲谦、陈竹隐的婚姻爱情消“低教”强调的重点是“教”的手段,那这长,寻求“这几天心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