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pdf

《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pdf

ID:54372850

大小:313.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1

《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pdf_第1页
《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pdf_第2页
《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pdf_第3页
《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2期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1.27No.22014年4月JournMofPuyangVoeationMandTechnicalCollegeApr.2014《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综述成尧(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比兴》是《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是刘勰首开先河地以专篇形式论述古代诗文的创作方法,是刘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的理解关系到对刘勰整体文艺理论思想的全面的认识。20世纪以来,对于《比兴》篇之“比兴”观的

2、研究,总体说来,主要包含了“比兴”的本源考证、“比兴”的理论内涵界定、“比兴”的特征辨析、“比兴”概念的成因探讨、“比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辩证、“比兴”的价值地位考察等几个方面。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不仅对未来学界的研究有所帮助,同时对中西诗学理论的交流失有裨益。关t词:《文心雕龙》;比兴;当代研究中圈分类号:1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14)02—0078-03“比兴”作为一个词首次由刘勰提出.并且也是西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心雕龙》研究成果的交流,对他首开先河地以专篇形

3、式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中国古《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当代研究历史进行综典诗学上重要的“比兴”范畴。20世纪以来对《文心述亦是大有必要的。本文就试图对近三十年中国大雕龙》之“比兴”的研究,在80年代之前尚且处于初陆地区关于《文心雕龙·比兴》之“比兴”观的研究进步阶段,主要是作相关的译、注、校、释等工作,以及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对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基础。研究“比兴”的界说及二者的异同;80年代以后,学一、“比兴”观本源考证者对“比兴”的研究不断深入、加强,大量的专著或专“比兴”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太师教六

4、诗:篇论文涌现。或是对前期学者理论阐释的再阐释,或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这里虽提到了是提出新的见解。如杨明照先生的《文心雕龙校注拾“比、兴”,但却未曾对其作出解释。到了汉代,《毛诗遗》一书,既对郭绍虞先生的相关注释进行了评析,序》将“六诗”改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也提出了诸多有益的见解【1]。进入2l世纪以来,学术二日赋,三日比,四曰兴,五日雅,六日颂”。“风、雅、界对“比兴”的研究不断走向微观。甚至有些学者从颂”被认为是诗的体例.“赋、比、兴”则被看作是作诗中西比较的角度对此进

5、行了相关的探索.如叶嘉莹的方法。因此,这两处均未对“赋、比、兴”作任何的界教授的《中西文论视域中的“赋、比、兴”》,从中西文说.虽然后世学者对于将“赋”解释为直陈手法并无论比较的视角下来考察研究中国“赋、比、兴”与西方意见。但是对“比兴”的界说则存在着无休无止的争的“形象与情志关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2】(J。22)。港论。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澳台地区的学者对“比兴”也展开了一定的讨论.如在汉代,最早也是影响最深远地对“比兴”作出沈谦的《比兴、夸饰、用典、隐秀——(文心雕龙)论修具体解释的是郑众和郑玄。郑众将

6、“比”界定为:“比辞方法》,对“比兴”进行了界定与阐释【3]。者。比方于物”。而郑玄从政治的角度将“比”界定为:从方便学者对《文心雕龙》之“比兴”,乃至《文心“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显然,郑雕龙》创作论的进一步研究角度来看,对《文心雕龙·众从“比”的内部结构入手,“比”就是打比方,而郑玄比兴》之“比兴”观的当代研究历史进行梳理与分析则从“比”的外部结构人手,“比”就是一种曲折的讽是很有必要的。再者,紧随国际化的脚步,为加强中刺手段而已。郑众将“兴”解释为:“兴者,托事于物收稿日期:2013—

7、12—03作者简介:成尧(1989一),女(侗族),湖北宣恩人,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文论。一78—也”。而郑玄却将其解释为:“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综合》中分析指出:“‘比兴’一词可以解释作一种艺取美事以喻劝之”。同样。郑众从“兴”的内部结构人术性的特征。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形象’一手.将“兴”解释为通过寄事于物来寄托事理的艺术语”。他从心与物的辩证关系出发,认为刘勰的《比手法。而郑玄则是将“兴”看作是一种委婉的褒美手兴》篇是探讨艺术形象的专篇,刘勰主要从

8、形式和内段。“比”、“兴”都仅仅只是达到政治教化目的的一种容方面去探讨艺术形象问题。其中的“拟容取心”可手段而已。以作为刘勰对于艺术形象问题所提出的要旨和精对“比兴”观的来源,学界争论的焦点在于《文心髓。而其中的“容”“心”二字就分别代表了同一艺术雕龙·比兴》篇阐释“比兴”观所受的影响之上。总体形象的两个方面,在外者为“容”,在内者为“心”【9】(。看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有人对王先生的这种说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