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

ID:54372130

大小:843.6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4-30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_第1页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_第2页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_第3页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_第4页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南方经济2012年第11期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一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潘春阳何立新摘要:本文从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较高这一现状出发,致力于从“个人利益”和“分配公平”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根据Roemer的理论,本文从“成功可控性”的角度构造了反映居民分配公平观念的变量,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的数据和有序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不但存在对自身利益的考虑,也有显著的追求分配公平的动机,越认为“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才智”、“社会关系”、“认识有权的人”或“命运”对事业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高,而越认为“努力工作”和“政治表现”对事业

2、成功重要的居民再分配偏好越低。本文还对模型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增强了结论的稳健性。总之,保障社会机会均等、维护分配公平对于降低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再分配偏好个人利益分配公平内生性JEL分类:D31,D63,H23中图分类号:F014.4,F0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249(2012)04—0003—014一、引言再分配偏好是指民众对收入再分配的支持力度,也反映了民众对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满意程度。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可以发现,2003、2005和2006年“同意”和“非常同意”“应该从收入高的人那里征更多的税来帮助穷

3、人”(即收入再分配)的居民分别达到74%、85%和81%(见图1)。由此可见,中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这一现象也可以从一些社会调查和学术研究中得到印证。第一,民众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关注。根据中国社科院历年的调查,2000和2001年认同“贫富悬殊是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的城市居民分别占71.6%和64.5%;2005年,91%的被调查者关注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从2008年到2010年,“贫富分化”也一直是城镇居民关注的八大社会问题之一(汝信等,2001—2011)。第二,收入差距过大基本成为民众的共识(胡联合和胡鞍钢,2007;陆学艺,2010)。2

4、001年认为当前收入差距拉大“勉强可以接受”或“完全可以接受”的被调查者只占19.7%,而其余80.3%则“完全不能接受”或持消极或中性态度(汝信等,2002);2001年,高达71.6%的被调查者认为“收入差距太大”(李春玲,2006)。2004年,70%以上的居民认为全国范围内的收入差距“有些大”或“太大”(怀默霆,2009)。第三,不少学术研究发现,中国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导致了一系列社会福利代价,诸如居民消费不振(袁志刚和朱国林,2002;朱国林等,2002)、犯罪率提高(胡联合等,2005)、相对剥夺感的上升(郭星华,2001;Brockmanneta1.,2008)和主观幸福

5、感的下降(田国强,2006;何立新和潘春阳,2011)。潘春阳,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alexpanchunyang@gmail.com,通信地址:上海市佳木斯路321弄38幢701室(200433)。何立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lixinhe@fudan.edu,cn,上海国权路600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0433)。本研究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073)、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SHKXZD00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BH3246654)的资助,作者感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蔡江南教

6、授的有益指导,以及匿名审稿人的建议扣评论,感谢李路路、边燕杰教授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提供数据。当然,文责自负。一3一个人利益。分配公平与再分配偏好——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0%20%40%60%80%1o0%同意或非常同意_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或无所谓图12003、2005和2006年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数据来源:根据CGSS(2003,2005和2006)计算整理。总之,上述研究都反映出中国居民对收入分配现状的不满。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中国居民再分配偏好提高?这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纵观学者对再分配偏好决定因素的研究,基本可分为两大观点:一是“个人利益论”,二是“分配公平

7、论”。①“个人利益论”认为:居民支持收入再分配是因为有利可图。一方面,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有激励支持“劫富济贫”;另一方面,即使是富人,也会由于对未来收入的悲观预期而提高再分配偏好。显然,“个人利益论”仍然局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对再分配偏好进行解释,而“分配公平论”则强调:民众支持收入再分配更多的是出于对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追求,但是,什么是分配公平?如何进行衡量?则存在不少争议。本文致力于验证上述两大观点在中国的适用性;同时,如何构造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