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234056
大小: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15
《物质跨膜运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说教材《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是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四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对细胞的基本结构学习之后初次接触细胞的功能。依据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概括出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为后面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来认识生物膜特点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铺垫地位。其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真正全面接触探究实验,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悟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为探究性学习开拓道路。学好本课知识能为学生后面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讲好本节课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二、说学情学生
2、具有细胞吸水或者失水的生活经验,而本节内容需要学生从微观水平上认识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归纳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内容本身较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但在化学课已经详细讲解了渗透作用的知识,为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并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探究性实验,但在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还缺乏训练。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3、设计和操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7(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3)归纳细胞膜及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五、说教学方法(一)教法1、直观教学法本节课充分利用实验展示及多媒体动画,把有关渗透作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方式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熟悉
4、上升到理性熟悉。1、点拨法本节课把点拨法贯穿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适时得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探究方法。(二)学法1、合作学习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观察、讨论等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本节课学生将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2、实验探究法:设计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探究实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教师适时进行点拔,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同时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媒体实验器材、渗透装置多媒体动画、多
5、媒体展示成熟植物细胞的模式图六、说教学程序(一)实验感知,导入新课让学生分小组课前准备萝卜条在清水与在盐水中的实验,课堂上展示实验现象。7教师设疑:用手捏一捏,浸泡在清水与浸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有什么不同?浸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为什么会变软,这说明了什么?(通过直接感知浸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变软,而浸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更加坚挺来真实感受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现象)本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水分子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二)问题探讨,知识铺垫1、演示渗透装置产生渗透现象的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讨论:(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
6、吗?(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依据化学中所学的渗透知识,总结渗透作用的原理及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三)互动探究,建构新知活动一:分析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从生活中的例子入手(例如:当我们吃比较咸的食物时,如腌制的咸菜、连续嗑带盐的瓜子等,你的口腔会有什么感觉?)引出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导学生回忆上一章学习的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将红细胞置于清水环境中会吸水涨破的现象,学生依据实验做出猜测(学生依据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猜测细胞膜类似于半透膜,动物细胞有可能是一个渗透系统)。7利用学生的猜测,将渗透装置与细胞进行
7、类比,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尝试分析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状况。引导学生对比图片资料,提炼信息,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感知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活动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当学生初步感知动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知识基础后,顺势设置疑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又怎样呢?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1、提出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创设情景,从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情景与现实生活联系,并且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样通过设问,讨论,刺激回忆,合理呈现,引导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