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56349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4
《语文教学三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三悟_情感活动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以“情”为首。学生因亲师信道,自然会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富有亲和力的情感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以“养”为重。语文教学应承载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魅力,不断地用以滋养学生的心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探索求知,把学识“经世济用”,“修身养性”。语文教学以“活”为本。“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惟有“活”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彩。论文关键词:情感活动,滋养心性,据实应变 正文: 语文教师要攀摘“神手其枝”“神而明之”的教学明珠,是离不开坚持不懈地“探索”与“修炼”的。我将十年的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视为一个不断探索和修炼的过程。如同一切事物探索的过程一样,教学探索既曲折又漫长
2、,虽然如此,我也要及时把在教学探索过程中种得的小花小果与同行们共享。 一、语文教学以“情”为首。 语文教学不单是认知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语文教材篇篇有情,教师学生人人有情。语文教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凭借着师生之间的相容力;凭借着教师对学生的感召力;凭借着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和智慧的主动力,汇聚成诚挚的情感纽带,自然而然会把教材溶入师生们的思想、学习、生活中,触动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敏感,增进双方的相互认识,开拓各自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学生因亲师信道,自然会把学习的过程变成富有亲和力的情感的体验过程。师生的互信加上教材的情感,便能尽情地流露出对教材和对客观现实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的人之七情,当这
3、种真情显露出和谐统一时,语文教学定要绽放出灿烂的火花。 由于传统教学单调贫乏,应试教育冷酷无情。唯分数主义的招生政策扭曲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初衷。它不但忽视了职校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又压抑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多数职校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便足以应付来日的就业,甚至认为其他学科可有可无,而把语文视为无味、讨厌、休息的课程。这无疑给职业教育带来莫大的困惑与冲击。面对诸此问题,我为学生们解惑:“你们是受招生规模、政策制约的,是被人为设置的对象。但你们并不比别人差。进职校学习也不是优胜劣汰的结局。一次升学考试的成绩的好坏只是反映这次竞争的结果,绝不是衡量你们智力和能力的标尺,
4、更不是区别高低成败的分水岭。所以大家不必轻视自己,更不能自暴自弃。因为人是活的,人总在发展变化着的。只要大家认真总结、急起直追,总有一天我们也会立于不败之地。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师生间这种互勉互励,使得谆谆之声余音绕梁,贴心又温馨。只要学生从暂时的憋屈中站出来,就会回味、满意、轻松、自信、静思、憧憬。由于情感的源源不断的流露,教与学始终充满着快乐和希冀,共鸣之音符便会美妙绝伦。 二、语文教学以“养”为重。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魅力。所谓魅力,从心理学角度说就是一种 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语文教学就应承载和发扬这种魅力,不断地用以滋养学生的心性。语文
5、教学期盼教师不惜时机地为学生揭示语言、文学的典故,一边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一边持续调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一起奔向“非学无以广才”的康庄大道。由此教师要善于用自己丰富的文化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力去启迪学生内在的、强大的、持久的求知欲与主动力,引导学生自觉地探索求知,细心品味知识的真谛,认真品赏语文学习的价值,并如饥似渴地把学识“经世济用”,“修身养性”。这就是语文教学理想效果的崇高追求。不妨分享几个案例: 1、丰碑的由来: 据记载:丰碑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木桩或坚石。秦代的碑是:或立于宫门前用以观日影辨时刻;或竖于宗庙大门前栓牲口;或竖于墓穴周围用以引棺入墓。当时全是木制的。汉代后才出现
6、由石头制的碑。那时还严格规定凡天子王公死后才有资格用丰碑引棺入墓。后来逐渐有普通百姓沿用此俗,并开始在光秃秃的石碑上刻字,记录下逝者的名字或功德。唐武则天的墓碑也是无字碑。这究竟是想恢复古礼或歪打正着也就不得而知了。随着时空的更替石碑的功用就慢慢拓展,这就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墓碑、斗碑的由来。 2、是“倒楣”而不是“倒霉”。 中国的科举制度沿袭于隋唐。当时的读书人要在科考中有所斩获着实不易。明朝后期的读书人为了在科考中讨个吉利,临考之前其家人都会在自家门前竖起旗杆(叫“楣”)为考生壮行打气。揭榜时谁家的学子榜上有名,那么门前的旗杆照竖不误。不幸失利的众多考生的家人便把旗杆倒下撤去,名曰“倒
7、霉”。后来人们便把遇有不顺心的事称为倒楣。 不知是否因楣与霉同音亦或笔误,后人多写为倒霉。 3、唐太宗李世民在名臣魏征去世时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后来有人称这段名言是魏征所说实际上是误传。该段名言虽短小凝练,但意博理奥。古人能如此勉励、警示自己实在令人敬佩。而作为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的学子应该从中吸取点什么?大家可以联想:在这三面镜子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