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153947
大小:2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世洋小学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并且使其充分的释放出来,教师要摒弃教学中那些妨碍创新思维发展的诸多因素,激活埋藏在学生心底的创新意识,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1、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自然放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创造需要心灵的自然放松,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造。教育工作的最大
2、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可见,要点燃学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努力创
3、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诱发创新意识。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尊重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和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机会。尊重所有学生,承认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经历、特长和需要进行相应教育。例如,课堂教学中,多看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正面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承认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数学,给所有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平等机会,并能为每个学生寻找学习
4、数学的最有效途径,不断向每个学生提出更高期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在学习中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学生能力、兴趣、思维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努力防止学生掉队,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不断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观察比较、独立思考、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之中,绐终处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始终处于获取一
5、些成功又想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之中。这样学生就能勤于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自己积极想办法解决的主人翁精神。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进行了大胆尝试。课始,便以“超市”为基本活动情境,让学生上台买货,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的数量关系,接着便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本节所学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这样,使
6、整堂课都融入活动之中,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在口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的无限乐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的探究之中。4、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 一个恰当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呢?”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并随手在黑
7、板上画出,学生急着回答:“不行,不行,没法骑。”我追问:“为什么?”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议论纷纷。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求变就是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鲜、有趣。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30人,女
8、同学18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学生积极思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①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②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③女同学是全班的几分之几?④男同学是全班的几分之几?⑤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⑥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6、运用电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