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doc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doc

ID:54141127

大小: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3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3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诞生(dàn)攻讦(jí)提倡(chànɡ)昙花一现(tán)B.铸造(zhù)威慑(shè)咀嚼(jiáo)一蹴而就(cù)C.积淀(diàn)惰性(duò)趋势(qū)有史可稽(jī)D.媲美(pì)负荷(hé)蜕除(tuì)刮垢磨光(ɡòu)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得逞不屑一顾斑驳陆离不堪设想B.变幻明日黄花与时俱进徒劳无功C.推崇事过境迁消声匿迹孤芳自赏D.惰性应运而生抱残守缺无济于事3.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2、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①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④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⑤,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

3、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B.大体说来,两种不同文化(带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由于婚姻、交通、贸易、侵略、扩张等原因相接触而互播时,起先往往互相惊奇,彼此观望;而后则互相攻讦,彼此拒斥;最后乃互相学习,彼此交流。C.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D.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灵魂归宿)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节选,回答问题。财富和包袱设想一下,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

4、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那情景是不堪设想的。因此,称传统文化为祖宗的丰富遗产,说文化传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为过分的。但是不能忘记,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制思想、束缚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也会引出某种不堪设想和不忍设想的后果。因此,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也是不为过分的。既是财富,又是包袱。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运用它而不被其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于千里之外,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表现和广阔场所。能理解这一点和做到这一点

5、,看来并非易事。我们容易看到的,常常是与之相左的情况。比如说,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服装,服装以入时为美,而去追求时髦。这时,具有惰性的传统,只会被斥为阻碍趋时的包袱。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这时,传统所不幸具有的惰性,倒又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财富。传统的确是财富,但财富不在它的惰性;传统也的确是包袱,但包袱也不因它的非时装。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传统是内在物,是人体本身;精确点说,是人群共同体的品格和精神。它无法随手扔掉,难

6、以彻底决裂。3但是传统也不是神赐的,天生的,它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必定也会随共同生活的变化而更新。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阻挡传统变化的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这是有史可稽的。5.为什么说“传统是民族沉重的负荷,社会前进的包袱”?6.我们对待传统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7.传统具有怎样的本质属性?8.文中以“财富”和“包袱”比喻传统,有什么作用?9.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三、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传统文化观念的现代诠释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

7、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苑囿。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我们的先人倡导“普遍和谐”,但很难实现;今人依然钟情“普遍和谐”,并努力付诸行动。自然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内与外,在时空两无限时,根本属性是和谐的,一时畸形,事出有因,从这个角度看,人类的斗争恰是一种“正

8、畸矫形”的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观念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道德的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