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

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

ID:5407509

大小:1.13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7-11-10

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_第1页
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_第2页
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_第3页
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_第4页
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智慧与思维创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哲学智慧与方法序言一、实践本体论方法二、主体与客体研究方法三、价值与事实研究方法附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简论结束语序言1、人们关于哲学的几种看法哲学是“玄学”、“深奥之学”。哲学是“神学”、“象牙之塔学”。哲学是“知识学”、“知识大全之学”。哲学是“无用之学”。哲学是“意识形态之学”、“政治之学”。哲学是待人接物、处世行事的方式和原则。序言2、什么是哲学?A“哲学”一词的考据哲学原意为智慧的总汇或关于智慧的学问。古希腊文的哲学(Philosophy或philosophia)原意是“追求”(

2、philem)“智慧”(sophia),即“爱智”之学;也有“爱好”(philo)“学问”(sophia)之意。汉语中的“哲”。日本学者西周创造“哲学”一词。梁启超先生的引进。序言B哲学的内涵(1)关于知识的总结或总汇(2)关于现象或事实的好奇、惊诧和怀疑(3)关于超越的取向(4)关于存在的探询(5)关于世界的发问(6)关于使人获得智慧的学问序言C关于哲学的几种定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或是关于世界观系统化了的理论或学说)。(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的学问。(3)哲

3、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综合学科(“科学的科学”)。(4)哲学是关于科学总体的方法论(等于或近似于科学的学问)。(5)哲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的总结和概括(“运动规律学”)。(6)哲学是关于人的问题的最高的学问(“人学”)。序言3、哲学的由来(1)人的存在的局限和超越(2)生存和生活的意义(“有意思”与“有意义”问题的互动)(3)人的自我意识的成熟和诘问(4)追问世界的本源(5)知识的积累和考察(6)理性的审视和追寻(7)人与人的世界、与人的对象、人与人自身之关系的反

4、思和把握(8)真、善、美能否统一?臻真、臻善和臻美的境界何以实现?三者之上的“圣”是何以可能的?真、善、美、圣这四者的关系是什么?序言4、哲学的性质1、形上性2、智慧性3、反思性4、自我意识性5、意识形态性6、生活入世性序言5、哲学的特点(1)超越性(2)求真性(3)抽象性(4)思辨性(5)人文性(6)歧义性序言6、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物质和精神(2)方法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认识论——主观和客观(4)哲学的基本派别(5)哲学的党性原则(6)贯穿全部哲学问题的“主线”——主体和客

5、体序言7、哲学的用处(1)哲学的“无用”(2)哲学的“有用”(3)哲学的“无用之大用”8、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体验生命开阔视域升华思想追求智慧把握生活深化实践改变世界创造价值序言一、实践本体论方法1、什么是实践?(1)实践的定义(2)实践的内涵(3)实践与劳动、与生产等活动的比较(4)实践的取向一、实践本体论方法2、实践的性质(1)客观现实性(物质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主观目的性)(3)社会历史性一、实践本体论方法3、实践的要素(1)目的(2)手段(3)主体个体的能力和差异(4)实践的方式

6、、水平和环境一、实践本体论方法4、实践的类型(1)物质生产实践(2)社会变革实践(3)精神文化创造实践一、实践本体论方法5、实践的作用(1)实践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本质方式:两种“尺度”及其统一(2)实践是人认识、改造和创造对象世界的活动方式(3)实践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4)实践是主体与客体问题的基础及其主体与客体统一的“桥梁”(5)实践是认识活动的基础(6)实践是人的全部问题的“本原”一、实践本体论方法6、实践的意义(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是近、

7、现代文化问题的“本体”(3)实践是近、现代哲学发展的“基点”二、主体与客体研究方法1、什么是主体、客体?主体和客体的界定演变主体的定义主体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客体的定义客体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二、主体与客体研究方法2、主体与客体问题的实质同哲学基本问题(物质与精神或思维与存在)的比较同认识论基本问题(主观与客观)的比较主体与客体问题的实质之一:人本性——“以人为本”主体与客体问题的实质之二:活动性——人的全部问题之根本在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主体与客体问题的实质之三:主体性——人与人的世界、人与人的

8、对象和人与人自身二、主体与客体研究方法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二者相互对立、相互区别二者相互决定、相互依赖二者共时出现、历时成立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互动和统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人及其全部活动和全部关系的本质所在二、主体与客体研究方法4、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类型实践类型认识类型伦理类型价值类型审美类型异化类型二、主体与客体研究方法5、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意义(1)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发端”——需要与满足、意向与达到、要求与实现(2)主体和客体关系的“中介”——对象化及其对象化活动(3)主体和客体关系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