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

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

ID:5399006

大小:519.94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7-12-09

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管棚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1、工程概况11.1望城坡站~新村站区间隧道1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1.2.1工程地质概况11.2.2水文地质条件21.2.3工程地质评价42、编制依据52.1编制范围52.2编制依据53、施工方法73.1施工工艺流程73.2钻机工作平台 73.2测量放线 93.3施作导向墙、安设导向管 93.3.1导向墙93.3.2工字钢安装93.3.3导向管埋设113.3.4模板安装:113.3.5混凝土浇注123.3.6混凝土拆模及养护123.4钻孔1213.5管棚的加工 143.6管棚及钢筋笼安装153.7注浆164、人员、设备配置174.1人员配置174.2施工机械投入18

2、5、施工质量标准186、安全质量保证措施197、工序作业时间计划248、安全注意事项 249、安全文明施工2510、附图261望~新区间隧道大管棚专项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望城坡站~新村站区间隧道望城坡站~新村站区间隧道位于小河区,线路出望城坡站先后沿黔江路、珠江路下前行至新村站。望~新区间暗挖隧道大管棚施工里程为:Y(Z)DK29+374.15~+Y(Z)DK29+404.15,长度30m。隧道进口端洞顶埋深7.5m(左线)/8.8m(右线)。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2.1工程地质概况1.2.1.1地层岩性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左线、右线进口段场地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

3、Q[4])及侏罗系自流井群(J[1-2z]),洞口段地层及岩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覆盖层1-6-1层块石层(Q[4](ml))块石层:杂色,由回填大块石及少量碎石、粘土组成,碎块石成分主要为白云岩及灰岩,硬杂质含量为58~80%,粒径10~50cm,局部大于1.0m,厚度3.4m。1-4-2层粉质粘土(Q[4](ml)):可塑粉质粘土:冲洪积成因,褐黄色,碎块状结构。场地内局部分布,伏于填土层之下,含少量分27布不均匀的强风化残块。总体粘性一般,手捻有砂感,总体厚度不大,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厚度3m。(2)基岩场地基岩出露为侏罗系下统-中统自流井群(J[1-2z]),地层

4、岩性为灰黄色、灰绿色,中厚层~厚层状砂岩及紫红色、鲜红色泥岩。按风化程度分为强风化和中风化。1.2.1.2地质构造拟建区间隧道在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之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其构造格局形成于燕山期,先期在近东西向主压应力及自东而西单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于近南北向,东翼倒转西翼平缓的卷曲状褶皱--贵阳向斜,该向斜长轴呈北--南向延伸,拟建区间隧道走向与长轴方向近一致,并由向斜轴部及轴部附近通过,向斜轴部地层为侏罗系自流井群地层。向斜东翼岩层产状为:倾向230~260(°),倾角25~29(°),西翼岩层产状为:倾向152~172(°),倾角22~30(°),岩层面泥质

5、充填,结合较差,为软弱结构面。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勘察区节理较发育,拟建隧道范围内无活动性断层通过。1.2.2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拟建隧道范围内无地表水体。场地北端,望城坡站以北为已填筑废弃的八一水库。27(2)地下水根据勘察期间的地表地质调查,拟建隧道附近未见泉点等地下水出露点分布。地下水径流方向总体上由北向南径流,向地势较低处排泄。(3)地下水类型及特征根据拟建隧道地层岩性组合及地下水的赋存特征,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将拟建区间隧道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基岩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1)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组的风化、构造裂隙中,以强风化层的风化裂隙为相对主要的贮存空间

6、。含水层为侏罗系自流井群(J[1-2Z])的泥岩、砂岩等,属潜水~上层滞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雨补给,水量小,季节性特征明显,迳流范围小,就近排泄于附近的低洼地带。2)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覆盖层的孔隙、裂隙中,属上层滞水,水位、水量具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丰枯季差异大,分布范围小,富水性弱。一般埋深0.5~7.0m。(4)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27大气降水及周围生活、生产废水为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分直接渗入和地表散流通过基岩裂隙灌入补给两种方式。补给量除与地形地貌和降水强度、降水延续时间有关外,尚与地层岩性有直接关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和泥岩裂隙中,各地下水系

7、之间一般无水力联系,总体来说,场地南侧三江口为隧道区内各地下水系的排泄基准面。综上所述,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不同地段地层赋水性差异大,地下水受基岩透水性、构造节理裂隙等控制,具分布不均匀,规律性差的特点。1.2.3不良地质现象(1)人工填土:拟建场地内的人工填土主要为砼、回填块石,主要是由于场地内既有建筑物和既有道路的修建而回填的,人工填土在场地内深度和分布不均、均匀性差、结构松散。(2)强风化层:拟建场区内的强风化层分布不均,,平均厚度2.4m,为极软岩,强度低,容易开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