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10258
大小:2.36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27
《农银国际-农银国际政策透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点评-2019.8.1.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政策透视农银国际政策透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点评农银国际研究部姚少华2019年8月19日2019年8月19日1政策透视2019年8月19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点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点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应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
2、顺延)9时前,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三、为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代表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行类型在原有的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此次由10家扩大至18家,今后定期评估调整。四、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由原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扩大至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银行的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参照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1年期以内、1年至5年期贷款利率由银行自主选择参考的期限品种定价
3、。五、自即日起,各银行应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作为定价基准。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六、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监督管理,对报价行的报价质量进行考核,督促各银行运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严肃处理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将银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2政策透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点评根据人行公布的LPR改革方案,并
4、参照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答记者问,我们认为LPR改革对未来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及实体经济有以下几方面的效果。首先,人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从8月20日起LPR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加点形成的方式。目前MLF利率主要有3月期、6月期和1年期三种,目前1年期MLF利率为3.3%,低于现有的贷款基准利率(4.35%)和LPR利率(4.31%),能一定程度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其次,此次改革可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由于LPR采取市场化报价机制,与贷款基
5、准利率相比,LPR市场报价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能更好地反映信贷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如果商业银行加点过高,人民银行可以通过调低MLF来调控商业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并且人民银行还将银行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这将促使银行贷款利率下行更为顺畅。再次,本次LPR改革实行新老划断,仅对新增贷款实行新的定价方式。与传统的降低贷款基准利率相比,此次改革对贷款市场的冲击较小,仅针对新增贷款,令商业银行可以较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此外,我们认为此次改革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边际利好。居民房贷大多属于长期限贷款,应该采用5年期以上的LPR利率为基准。LP
6、R新报价机制,实体贷款利率将会下降,将有助于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或提振房地产销售增长。整体来讲,此次LPR改革是推进利率“两轨合一轨”的重要一步,亦是落实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要求。本次LPR改革增强LPR的代表性和适用性,人民银行扩大了LPR报价的银行数目以及期限品种。LPR新的报价方式相当于一次非对称降息,有助于中国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行,但对商业银行来讲存贷差或缩小。由于中小银行的存款成本相对较高,此次改革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较大。3政策透视附录: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答记者问1、为什么要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7、)形成机制?答: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